原標題:福州市扎實推進基礎教育提質增效創先工作
福州新聞網9月1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金麥子 李淑娟 許含宇)“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把一個人的終身教育比喻成建高樓,那么基石,就是基礎教育。
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近年來,福州市中小學深耕、細作、精細化管理,探索、實踐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思路和做法,他們,為基礎教育提質、增效、創先工作,提供了富有個性的“福州樣本”。
因材施教:
努力找到每個學生的
最近發展區
今年7月,第34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福州三中閆書弈同學以總分627分(超過第二名35分)的絕對高分獲得全國第一名,保送清華大學。這是近15年來福建省隊選手第一次奪得信息學全國賽第一名。2016年,卓立典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兩獲信息學全國銀牌且高考列全省理科48名);2017年,吳鈺晗同學被北京大學錄?。▋色@信息學全國銀牌),都是學科競賽和學業成績齊頭并進的學生代表。
今年6月27日,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福建省400人次通過考核,福州三中以52人次位列全省第一名。高校自主招生,福州三中已經取得省內“三連冠”,在“初審通過”“考核通過”兩項人數上均位列全省第一。再加上2017年文理科雙雙超過90%的本一上線率,福州三中穩居省內知名高中最前列,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良好口碑。
作為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福州三中的學生,無疑是全市的佼佼者。福州三中教務處主任李棽說,為了給拔尖學生更好的未來,近年來,學校在五大學科競賽、青少年創新大賽、電腦制作活動等教育部認可的賽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學生屢獲佳績,這既讓學生個性、特長得以發展,為高校提供創新型人才,又為學生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獲得降分錄取的機會。據統計,近年來,福州三中每年都有50名~100名學生通過自主招生,獲得高考降分少則20分~40分、多則60分,甚至降到本一線錄取名校的機會。通過自主招生,讓考生降分錄取到更好的大學,這就是三中拔尖人才培養方案給孩子們帶來的大實惠。
“我們電腦機器人競賽班的同學,上了高中后獲得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資格。”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優秀教練員、鼓山中心小學電腦機器人競賽指導老師林華介紹說,學校2005年開始開設電腦機器人課程,12年來,在電腦機器人競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決賽上,鼓山中心小學代表隊獲得小學組“VEXIQ環環相扣”項目總冠軍。林華說,12年來,學校跟蹤學生的成長,有的孩子留學美國,有的被清華等重點高校錄取,還有的獲得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機會。鼓山中心小學外來工子女比例為67%,電腦機器人競賽,為眾多外來工孩子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屏東中學初三年段教室里燈火通明,同學們正在上第五節“延時課”。“時間的投入與成績的取得,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成正比的。”屏東中學分管初中教學的副校長鄭其瑞介紹說,學校推行“分層教學,整體推進”的教改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因材施教,因能施教,做到“快節奏、勤反饋”,既滿足了所有學生的要求,確保大面積豐收,又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個性學生發展的需要。為了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根本性轉變,該校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在下午第三、第四節輔導課的基礎上,利用下午第五節“延時課”,每周每個學科開設“提中”“補差”兩種類型的輔導班,由家長及學生自愿報名參加,面向全體學生推進分層輔導。為防止年段特別優秀學生“吃不飽”,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邀請名師另設培尖班,對特別優秀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打造高分學生群體。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這是教育界的老話題,也是屢試不爽的教學手段。“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最高境界。福州市這些基層學校,為不同層次乃至于每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區,探索出了積極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鑒、推廣。
精細化管理:
做深做細做精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衡量基礎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高考、中考成績。記者調查發現,每一所中學都有各自的備考文化,但要“紅旗不倒”,都有一個共同點:立足校情、生情,備考工作精細化!
樣本一:長樂一中
2017年高考,錄取清華、北大6人,十大名校16人,“985”高校79人,“211”高校199人,理科、文科本一上線率分別為82.1%、64.2%。近5年,本一上線率總體提高了13%。
看到長樂一中今年高考的成績單,你會不會豎起大拇指?
長樂一中副校長陳峰坦言,取得成績的法寶,就是把備考工作做深、做細、做精,做到極致。
陳峰說,高考備考,有幾個問題值得反思。
優生是培養出來的,還是自然產生的?現狀是:當我們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彌補學生的天賦不足,學生就會脫穎而出;反之,學生只會是原生態。顯然,對策就是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高考備考材料符合我們的學生嗎?現狀是:學生的復習材料堆積成山,但沒有一個同學能夠全部做完。更可怕的是,總復習資料“千人一面”,福州一中能用,長樂一中能用,一般中學也在用。真有這樣萬能的材料嗎?可見,復習材料必須立足本校靈活取舍,建立符合學校學生特點的習題庫,才能事半功倍。
針對校情、生情,把每一項與備考有關的工作,分析透徹,有針對性地提出策略,做實、做深、做細、做精,才能讓備考工作推進有的放矢,舉重若輕。這就是長樂一中的經驗。
樣本二:金山中學
2016年,福建省高考回歸全國卷。同一年,福州市開始對高考成績優勝單位進行表彰,金山中學獲得福州市高中教學效益進步獎,成為獲得該殊榮的4所公立校中的一所。那么,金山中學提升教學效益的背后,又有什么秘密?
金山中學黨委書記鄭璋說,除了采取整體布局、頂層設計、提前規劃,立足課本、重在課堂,月結周清、步步為營,項目清單、協調共贏等舉措,學校還實行全員育人的導師制,給每一位高三學生配備導師,成功幫助不少學生圓了大學夢。
重兩頭,實行分類推進,是金山中學備考的又一舉措。進入高三,由各班主任牽頭,各科任教師積極配合,明確本班培優補差對象,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培優補差”,各科輪流上課,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答疑平臺。其間,學校時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以學生為主、多線組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取得良好高考成績的提供了有力保證。
樣本三:屏東中學
2015年中考第一名,2016年中考第二名,2017年中考第一、第二名齊落屏東中學。屏東中學中考連續三年取得福州市初中教學質量優勝獎的背后,自有其獨到的經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教育尤其如此。鄭其瑞說,近年中考成績的取得,與學校“德育為先”的工作思路分不開。屏東中學校園面積不大,卻有著5500多名學生,是全市學生最多的中學。當你走進學校,你會發現,偌大的校園秩序井然。早上7:00到7:20之間,5000多名學生入校完畢,高效整齊。在德育工作中,學校通過抓常規管理,強化學生的規矩意識;完善學生志愿者隊伍,實現學生自主管理,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提升學生社團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畢業班大力開展心理疏導、職業生涯規劃等,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塑造學生的“屏東氣質”。細致的德育工作為學校提供了生態化的教學環境,德育與教學相長。
屏東中學始終在提升教育質量的路上砥礪奮進,為福州基礎教育爭光添彩。具體做法如下:加強管理、責任到人,統一思想、營造氛圍,立足課堂、實時監控,創新形式、協同作戰,內引外聯、取長補短,讓學校的辦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互聯網+:
高科技助力學生成長
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技術不僅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助力智慧教育,還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成績檔案,優勢和短板一目了然,讓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成為可能。
“小林同學的總分在藍色區域,已經達到本一線。但英語科的色塊是橙色,離目標還有一些差距,需要補上這科短板。”“木桶效應”大家都熟悉,在福州第十一中學,初三、高三的每一個學生,都知道他們短板是哪個科目。初三年段長陳艷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通過“智學網”統計每個學生的大考成績,還通過“色塊管理”,重點標注學生的薄弱科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色塊管理”在2017屆初三、高三學生中使用,中考、高考成績進步顯著。
在福州三中,“互聯網+”也為給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提供了大數據支撐。“智學網”根據學生學業多次檢測分析出知識弱點,結合動態變化,做到定向推送習題和指導方案。這不僅減輕了教師逐一輔導的負擔,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教育。倉山實驗小學積極響應“智慧福州”的號召,利用“云課堂”來補齊教育短板。老師們通過互聯網為同一年段的孩子或片區學校的孩子授課。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上學期暑假,在倉實小和黃山小學,老師們專門為英語學習暫時落后的孩子開通“云課堂”的“空中加油站”,由英語老師為這些孩子分年級授課,無償為他們補缺補漏。經過一個暑假的“空中加油”,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倉實小辦公室主任陳姬告訴記者,接下來,學校還會繼續利用這個平臺幫助孩子們提質增效創先。
核心價值引領:
著眼當下更要贏得未來
作為一所成立于2012年的年輕學校,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成長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對外教育交流的品牌之一,5年來累計接待1.6萬人次來??疾旖涣?。四附小基于學習共同體創建新型優質學校,承擔教育部重點課題,獲得福建省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學校積極探索,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學科的學教翻轉,“學習共同體”這一先進理念成為本土的優質教育資源,在省內外、境內外贏得較好的口碑,全國近30所學校與該校結成“學習共同體”聯盟,較好地展現了福州小學基礎教育的風貌。
該校副校長黃權告訴記者,四附小在5年多的時間實現跨越發展,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門對新區學校的高度重視以及富有前瞻性的辦學理念。“容·愛精神”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接地氣,又符合教育規律。“容及大愛,包容個性差異,寬容成長偏頗,兼容多元志趣,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成為學校文化、德育工作、團隊建設、課程設置等諸多方面創新改革的出發點。由福建省林莘名師工作室引領的“學習共同體”的教改探索,專注于探索解決“學生共性有余而個性不足”“學困生與優等生的差距越來越大”“考試能力強,而創造力和思考力較薄弱”等問題,著重營造傾聽的課堂文化,提升思維水平、協作能力。這種基于兒童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理念,一定會讓更多的兒童和家庭受益,并讓教育有更好的未來。
2018年入學的高一學生,將面臨生涯規劃的課程。福州三中開風氣之先,在2017級高一創新班的學生中率先開設該門課程,從大學層次分析、大學專業分析,倒推至高中課程選課分析,為新高考怎么開展生涯教育,怎么全面化地走班選課開展探索。這能讓學生更早地了解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
“這幾年,福建的考生高考錄取分數線與其他省份相比不高,但我看到的,是福州的學生、福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良好素質。”近年來,許多高校反饋,福建、福州考生在各高校潛力巨大,發展良好。李棽老師教過的2015屆畢業生告訴他,在武漢大學多個系獲獎學金的學生中,福建、福州的學生,在獲獎層次、獲獎人數上,均有突出優勢。“或許,在高中教育階段,福建的學生高考成績與外省相比沒有明顯優勢,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的浸潤,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素養的培養方式,讓孩子們厚積薄發,發展后勁是明顯的。”這種觀點,記者聽到了許多高中老師、家長以及在讀大學生們提及。
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分析,近幾年,福州一中的高考平均分和本一上線率,均穩居全省第一;福州考生的高考平均分,位列全省第二;福州一中、福建師大附中、福州三中這3所學校,躋身全省高考成績最好的10所中學,這都體現了福州高中的辦學效益??忌@知高校辦學品質的渠道越來越多,報考高校有多元化、個性化的選擇,僅僅用考取北大、清華的人數來衡量一個區域的辦學質量,是不客觀的。當然,我們還要客觀地看到,福州市高中辦學質量,在城鄉均衡發展、最優生人數方面,還存在不足。目前,全市的基層學校正在積極應對,在保證全體學生高考成績穩步向上的基礎上,努力提升最優生的應試能力。
學校不能用“流水線”生產和機械化管理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是引導他們增進社會責任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新。擁有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收獲核心素養與優異成績,可謂水到渠成。更難能可貴的是,收獲了未來人生發展和幸福的能力。
著眼當下,更要贏得未來。這,或許就是福州基礎教育給予學生最大的饋贈。
責任編輯:陳錦娜
- 九年一貫制 推動云霄基礎教育發展的新動力2017-07-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