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永泰縣嵩口鎮:特色小鎮 扶貧有特色
去年底,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永泰縣嵩口鎮成為福州唯一入選的鄉鎮。該鎮以此為契機,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和扶貧機制,通過整合零散的合作社、創意農業、民宿和手工藝等,打造出一個“產業聯盟”,讓農家樂、傳統工藝和民宿等特色業態落地開花,從而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挖掘旅游資源
嵩口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嵩口古稱嵩陽,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地處大樟溪上游。以往,嵩口碼頭是各地貨商的重要中轉地,舟楫穿梭,商旅不絕。后來,隨著大樟溪的水運沒落,古渡口不復往日盛況。
“這里擁有百余座明清時期古民居,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長久以來,古民居的保護與文化的傳承大多由政府負責,群眾參與度并不高。”嵩口鎮鎮長葉文珍說,該鎮通過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給古鎮的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斗轉星移,如今古鎮再度煥發生機。漫步其間,兩旁商鋪林立,游人如織。
在嵩口古街,有家開業不久的小店。走進店里,老舊的標語、舊時的存取利率表……讓人仿佛穿越到當年。小店的前身是農業銀行營業部,后來逐漸破敗,瀕臨倒塌。“這么有特色的古民居要是沒了,實在可惜。”2015年,黃時杰從外地來此創業,組建了一個團隊,將原來富有銀行特色的物品融入小店的設計,取名“存取時光”。如今,小店成為游客駐足歇腳、購買當地創意產品的好去處。
名聲在外的民宿“松口氣”,是一棟土木結構的三層小樓,原本是中山村委辦公地,由鎮政府投資、經一番設計改造,于兩年前投用,具備咖啡館、住宿、培訓課堂等功能。1992年出生的林露露,是這里的負責人。從小在嵩口鎮長大的她,畢業后就和幾個小伙伴來到這里。林露露十分看好它的發展前景:“生意很好,單子排到一個月后,去年營收超過50萬元。”
據悉,該鎮下一步將主動融入全域旅游發展,致力于文化崛起、生態保護、鄉村復興、旅游發展、項目帶動,推動古鎮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步,進而帶動全鎮扶貧工作。
傳統工藝扶貧
今年68歲的竹藝人林登炎,在當地從事手工竹制品編織已有49年,見證了竹編這一傳統手工藝的興衰。“最輝煌時,全鎮有幾十位竹編藝人,后來利潤不斷攤薄,放棄這門手藝的越來越多。”林登炎說,去年一群有夢想有創意的年輕人的到來,讓這項日趨沒落的傳統技藝又有了復興的跡象。在他們的建議下,竹編技藝被用來制作工藝品,利潤一下子翻了幾番。
工藝品的熱賣,得益于游客數量的驟增。據永泰縣旅游局初步統計,平時僅周末兩天,嵩口游客接待量就有近7000人。嵩口鎮為此成立了創業創新示范中心,專門向過往旅行社推薦特色產品。“那些游客也很有趣,購買的手工藝品成了紀念。回去后還會為我們嵩口、為我這個竹編小店宣傳。”林登炎說。
受益的遠不止林登炎。“我們通過挖掘、收集具有傳統特色的竹編、斗笠、草鞋等手工藝品,組織老手藝人工藝傳授,動員年輕創客進行創意指導,邀請公益組織進行愛心輔導,累計培訓貧困戶11戶13人。”葉文珍說,該鎮讓轄區內的商家店鋪免費代售產品,幫助銷售工藝品。這樣既能傳承手工藝,又幫助了貧困戶創收。
35歲的溪湖村貧困戶楊仁灼,因為十幾年前的一場車禍,頭部和腿腳都留下了后遺癥,與妻子離異后獨自照顧一個孩子。過去這些年,他的生活舉步維艱。“幾個月前,我學習了竹編制作工藝,現已能制作簡單的工藝品。”楊仁灼說,不僅如此,政府還從福州請來藝術公司免費教畫畫,提升工藝品的附加值,“只要我愿意干,今年脫貧肯定沒問題”。
除傳統工藝扶貧外,嵩口鎮為實現脫貧目標,還組建了扶貧“產業聯盟”,推出其他扶貧路徑,包括:發展果蔬采摘、風景攝影、農事體驗等的“創意農業”扶貧;整合農場流轉土地,提供就業崗位的“山地農業”扶貧;動員全鎮13家民宿向貧困戶采購相關用品、新鮮蔬菜畜禽,雇用貧困戶去做清潔工作的“精品民宿”扶貧等。
線上線下助力
中山村貧困戶林香玉今年50歲,2014年丈夫病逝后留下一筆外債,兩個兒子中還有一個殘疾,一家人都沒有穩定收入,生活壓力大。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收入有了保障,生活也穩定了。“平時務農還比較閑,一到周末就忙開了,各個民宿輪著請我去做保潔,一天就能掙150元。”林香玉說。
為助力更多貧困戶,嵩口鎮還打造了產品線上線下互動平臺。目前,嵩口鎮已搭建的線上平臺包括農村淘寶、微店、電商、北京新農創二十四集市、福建鄉味網等,這些電商主要推廣永泰縣農特產品,銷售生鮮農產品。
“目前,北京新農創二十四集市已有近20種永泰縣一線一品產品上線;福建鄉味網已開設永泰扶貧專欄,上線新鮮蔬菜近40種;本地微商則主要銷售貧困戶手工藝品,包括竹編工藝品等。”永泰縣扶貧辦綜合協調組組長連萍說,通過“互聯網+”模式,拓寬了扶貧渠道,幫助了貧困戶增收。
至于線下平臺,那就是嵩口鎮供銷新社,這里是嵩口鎮供銷社舊址,場景均按照原供銷社的模樣來布置,銷售的產品被放置在一個個網格中,有嵩口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小吃美食、文創商品等。而貧困戶的產品,會用一塊特殊的標牌詳細標注,無需繳納任何費用。
在一個擺放永泰李干的網格一旁,記者看到了月洲村貧困戶林秀鳳的標識。“她丈夫5年前去世了,現在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最大的才16歲,主要靠種植十幾畝芙蓉李和低保金生活。”連萍說,針對這類特殊貧困戶的農產品,會優先幫助銷售,產業聯盟的會員也會積極加入扶貧隊伍,愛心代售貧困戶的產品。
據悉,去年嵩口鎮扶貧對象共涉及17個村65戶203人,今年有望全部脫貧。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福州賽段 烏克蘭車手成最大贏家2017-11-09
- 羅源縣霍口鄉“三特色” 打造生態旅游特色小鎮2017-08-18
- 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公布我省三項目入選2017-08-03
- 寧德福鼎點頭鎮、福安穆陽鎮擬列入全國特色小鎮2017-08-01
- 福州5年內將按3A以上景區標準建25個特色小鎮 2017-07-05
- 福州永泰:一座茶廠 帶動七村致富2017-04-17
- 永泰嵩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中的特色小鎮2017-02-24
- 福州閩侯白沙打造特色小鎮 特色鄉村旅游資源較豐富2017-02-14
- 永泰成立聯盟護莊寨 民間力量共商發展大計2017-02-03
- 莆田將設2億元培育引導基金 打造50個特色小鎮2017-01-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搭電子競價平臺促國有資產透明招租2017-11-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