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軍門社區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完善社區居民自治、多方共治,提升居民獲得感,得到民政部點贊,成功經驗將向全國推廣——
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園園)社區是社會的細胞,也是社情民意的富礦。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面對“三個如何”,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探索出既符合新時代社區治理要求,又有軍門特色的社區工作法,取得顯著成效,得到民政部點贊,社區治理探索出的成功經驗將向全國推廣。
黨建給力服務更貼心
“昔日紙褙軍門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站在這副對聯前,已在軍門社區工作了40多年的林丹感慨萬千:1991年初,剛剛成立的軍門居委會黨支部,在褙著報紙的木板房中辦公,條件艱苦;1995年4月,社區黨支部有了500多平方米的“根據地”,習近平同志前來調研時,這副對聯脫口而出;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到軍門社區調研,對社區以黨建創新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20多年間,軍門社區完成華麗蛻變:硬件條件大為改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全面提升。“軍門社區變化太大了!以前臟亂差,如今是花園式社區,很有幸福感。”家住津泰新村的何月英說。
“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歸功于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林丹說,一位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一盞燈。目前,軍門社區黨委共有黨員253名,轄6個支部、18個居民黨小組,實現組織架構全覆蓋,社區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社區工作難題迎刃而解。
許德隆是一位退役老兵,他有經驗,懂管理,社區便請他“出山”,擔任議事協商的樓長;同樣擔任樓長的郭文琳退休前是機關辦公室主任,有威信,居民們都聽她的……軍門社區通過設置“黨員義務十大員”,推行“黨員為民服務代理制”“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將黨員干部放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逐步形成了“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黨員履職新機制。
2012年,軍門社區被列為福州首批景觀改造工程,有很多舊居民樓的柴火間需要拆除,改建成居民急需的停車位,但一些居民反對。怎么辦?黨員上!社區黨委首先發動黨員拆除自家柴火間,為社區居民帶了頭。同時,號召黨員、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等積極入戶宣傳解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獲得理解和支持,最終全面順利完成景觀改造。
“軍門社區成功經驗之一就在于找到系統化、可操作性且能得到社區黨員和居民認可的方法,使社區工作有支持力量、有豐富資源、有扎實根基。”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說,每個黨員都是社區的一面旗幟,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及影響力,帶動更多的居民共同創造文明、平安、和諧、幸福的家園。
暢通溝通 服務暖民心
在軍門社區,每月10日是雷打不動的“居民懇談日”,邀請街道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居民群眾等一起,協商討論居民關心的問題,構建“網格信息收集-工作人員現場解決-懇談日相關部門群策群力”的協商議事平臺,讓被動的民情反饋變成主動的牽線服務。
“在懇談日我們反映的大事小事,社區黨委都會不遺余力地幫忙解決。”家住津泰18座的鄭順寶說。
如何暢通居民訴求表達渠道,軍門社區做了一番探索。2016年,軍門社區投入130多萬元,將6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務窗口擴大至145平方米,添置了便民服務觸摸屏信息查詢系統,詳細收錄了市民交通出行、水電服務、社區保障、教育政策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使居民不出社區就能查詢到各項政策、生活信息。社區還注冊微信公眾號,有社區工作者24小時與居民在線溝通,讓居民24小時足不出戶就可了解社區動態及社區活動信息。
近日,社區困難對象何霞收到社區送來的制氧機,這是社區協調駐區單位捐贈的。因心肺功能障礙,何霞每年都要住院幾回。醫生建議她在家配備一臺制氧機,她便將微心愿發布在微信平臺上。“沒想到這么快就實現了。”她既激動又感激。
“社區站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要真正使千家萬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林丹說,今年5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用,采用“公建民營”模式,為轄區老人提供機構照料、社區照護、居家護理等綜合性服務,每天還安排醫生黨員志愿者免費接診,保證老人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就醫。
“每周二上午都有免費的閩劇表演,我可喜歡呢。”社區居民王奶奶告訴記者,她的老伴去世早,孩子工作忙,以前天天孤獨在家,現在有了家門口的養老照料中心,每天都會過來,吃飯看病不愁,活動豐富多彩,“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快樂”。
此外,福州市第一家公辦小學生托管中心也落戶在軍門社區,不僅提供午托、中晚托等服務,還開設圍棋、書法、珠心算等興趣班,贏得家長交口稱贊。
“做好社區工作,需要以社區為家的工作情懷。最好的社區工作法是以利他的思想、自家人的情懷與社區居民打交道。”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軍門社區工作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最重要的就是社區工作者將社區居民視為親人,以社區為家的情懷創造性地做好社區各項工作。
三社聯動 從“獨奏”到“合唱”
社區從發育之初就不是一個個“門禁式”的自我封閉系統,而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自治單元。近年來,軍門社區健全社區居民自治機制,激活社區多方治理,實現社區治理從“獨奏”到“合唱”的和諧局面。
為健全社區居民自治機制,軍門社區進一步明確社區居民委員會負責組織、引導社區居民開展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社區居民自治活動,將“為民作主”轉化為“讓民作主”。建立社區居民代表提議-社區“兩委”會議商議-社區黨員大會審議-社區居民會議決議的民主議事程序,對決策過程實施全程公開。同時,健全社區工作評議會、社區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協委員工作室等社區監督制度,對社區事務、黨務、政務、財務、警務等內容實行“五公開”。按“常規事務定期公開、重大事項隨時公開”原則,以居民滿意度和社情民意知曉度為評議導向,對社區工作情況、重大決策事項執行情況等進行評議監督。
為健全社區多方共治機制,軍門社區整合多方力量協同參與共治,社區黨委領導,居民委員會主導,社區工作服務站、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駐社區單位、居民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同時,建立各參與主體溝通互動機制,建立“線上+線下”多維度、多媒介、多層次、全覆蓋、易溝通的社區居民互動共治機制。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建立軍門社區智慧社區平臺,集網上辦事服務、社區居民論壇等功能于一體,線上實行熱線電話、居民論壇、家園微信群等互動機制,開辟社區線上平臺;另一方面,線下實行家門口互動,以社區開展的各種活動為載體,建立鄰里守望互助協商、參與共治機制。
軍門社區還通過搭建平臺,引進社工專業人才和社會組織,努力使“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結成聯動機制,通過項目購買、項目獎勵、項目補貼、公益創投等方式,為居民提供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居家養老等服務。免費心理咨詢、法律援助、一個電話午餐送到家……這些服務讓社區的居民越來越舒心。
社區老人趙志華常腰疼,迷上護腰保健品,卻屢屢受騙,子女也勸不住。后來,家人找到社區,在專業心理咨詢師和法律顧問的開導下,趙志華走出了偏執,還愛上社區的讀書會、書法課。
高俊英是名環衛工人,去年被公交車碰傷,肇事方給5000元就不管了。出院后,高俊英到社區申請免費法律援助,最終拿回2.5萬元補償款。
軍門社區還與福州“老字號”聚春園集團結成共建單位,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做好老年人服務工作。社區每月定期組織老人外出活動并在聚春園聚餐,讓老人們品嘗福州大雜燴、芋泥、佛跳墻等地道營養的閩菜。
為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社區還和社會組織一起經常組織活動,讓大家走出“小家”、走進“大家”。“大家平時都比較忙,趁著各種節日,將鄰里街坊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玩玩游戲,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情誼,增加社區凝聚力。”林丹表示。
“軍門社區改變了以往社區工作由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唱‘獨角戲’的局面,著眼完善社區治理體系,發動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軍門社區以“三社聯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讓鄰里不陌生,社區更溫度。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擬購1068輛新能源公交車 有效降低尾氣排放2017-11-30
- 一品一碼,海峽蔬菜批發市場健全追溯體系建設2017-11-30
- “雙11”包裹到福州7天還未收到,到底怎么回事2017-11-30
- 福州將在2019年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17-11-30
- 絲路電影節嘉賓點贊福州:想來福州拍電影2017-11-30
- 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舉辦2017-11-30
- 榕住房公積金互聯網查詢系統正升級 查詢將更方便2017-11-30
- 榕氣溫玩蹦極菜價坐過山車 未來一段時間或上漲2017-11-30
- 福州第四季度開工268個項目2017-11-30
- 福州出臺規范共享單車管理實施意見2017-11-3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倉山非機動車整治初見成效 查處近1.68萬2017-12-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