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2月6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 池遠/攝)福州市圖書館創建于1959年,是國家興辦的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市圖書館曾因故幾易館址,如今搬入臺江區寧化街道望龍一路2號新館,并于昨天正式開館亮相。
新館坐落于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是福州市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福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由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捐資4億元興建,建設面積5.8萬㎡,地下一層,地上十一層,通過大型城市平臺與北江濱公園連為一體,成為福州市標志性文化服務設施。
圖書館有位“京城管家”
跨進這棟嶄新的福州市圖書館,大開間格局映入眼簾,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成為如今這般模樣,新圖書館還經歷了一場由“京城管家”帶來的“手術”。
福州市圖書館新館建設是“市校合作”的內容之一。2015年冬天,新館建設進入關鍵期,中國人民大學為此提供了人才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宋姬芳成為了福州市圖書館館長。
不像個圖書館,是這位“京城管家”對新館建筑的初印象。“當時并不是大開間格局。從每個樓層的中央扶梯上來后,東西兩面各有一堵墻,就像是到了商場。”宋姬芳說,這與現代化圖書館的理念相悖。新圖書館只有做到“大開間”,才能實現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達到“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建設目標。她的工作,就從完善圖書館的“大開間”格局開始。
“當時新館主體已經成形,中途要調整建筑設計并不容易。”宋姬芳說,建筑內的開放面積得符合消防規定,而調整建筑也給建設方帶來了工時壓力。雖然宋姬芳的提議引起了關注,但大家對調整的內容感到不解。“從圖書專業的思維來講,我希望它是一座真正符合專業要求布局和設計的圖書館。只要有一線希望就還是要去調整,不要留下遺憾。”在宋姬芳的建議下,市文廣新局組織設計方、建設方、政府部門等相關人員“進京”,實地感受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先進圖書館的建筑格局。
到底改還是不改?要怎么改?在北京考察完圖書館后,宋姬芳一行坐下來進行了討論。
“那么漂亮的建筑,那么優越的位置,將來它會成為福州市的一個地標性建筑,而且是曹先生的一個慈善行為,我希望它能夠流傳千年。但如果是一個留有遺憾的建筑,那不就太可惜了嗎?”宋姬芳的一番話讓大家動容,對圖書館“大開間”的格局逐漸形成共識。
當時參與其中的消防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特地給宋姬芳發來了一條短信:“您是有責任感的館長,所以我們愿意盡最大限度來支持您的想法。”從那之后,調整建筑的工作就走上正軌。在此過程中,設計、建設、消防等多方配合,及時溝通,這才有了如今的“大開間”。
“這就是我接手工作后,最大的突破之一。”宋姬芳說,這名消防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發來的短信她一直保留著。“后來碰到困難時,我也會把短信拿出來看一看,覺得對我自己也是一個鼓勵。”
新館建出一股“精氣神”
現在每當大家對新館交口稱贊時,宋姬芳就特別欣慰,覺得大家的堅持和辛苦沒有白費。
2015年,欣然接受任務的宋姬芳來到福州,卻在看到辦公環境時傻眼了。“舊館正處于過渡期,借用的是沒有中央空調的廠房。”宋姬芳回憶,當時大家還開玩笑說,擔心她看到工作環境后不敢來了??紤]到即將搬遷,宋姬芳表示一切從簡。往閱覽室里擺一副桌椅,一臺電腦,就是她的辦公位了。
每個寒暑假,宋姬芳都駐扎在福州工作。開學后,她每個月至少來一次福州,新館建設一有調整,都必須從北京“打飛的”到現場。人不在福州時,也實時在跟進,午休和晚上的時間,她都在處理新館建設的事務。
兩年來,盡管頻繁地來往于北京和福州兩地,宋姬芳卻還沒逛過福州。“一下飛機就往新館工地跑,看完現場便回到舊館辦公室研究下一步工作,等回過神來天就已經黑了。”
宋姬芳說,這不僅是她,也是全館人員的工作常態。加班加點對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大家搬進新圖書館的意愿很強烈,全靠一股精氣神奮斗在一線。”宋姬芳說,今年8月搬進新館辦公,舊館逐漸關閉。搬進新館后,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手動對近100萬冊的圖書進行加工,并安裝新磁條。8月的福州酷暑難耐,偏偏新館空調還未制冷,每日工作下來,汗流浹背已成常態。
這期間,為了不中斷服務,市圖書館還推出了“你選書我買單”活動,將圖書采購權讓渡給讀者。市民可在指定書店選書借閱,由市圖書館購入該書。目前這項活動仍在持續。
從“藏書樓”變為多元文化服務空間
搬遷過程中,福州市圖書館還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功能從單一圖書借閱向多元文化服務轉變。
“現在的圖書館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宋姬芳說,新館不再是單純的“藏書樓”,而是福州的信息中心、學習中心、文化中心、人文教室、市民書房和創意空間。
福州市圖書館現有館藏100萬冊(件),閱覽座位3000個,無線網絡全面覆蓋。空間布局滿足多元化需求,設置了閩都名家作品、閩都非遺館、閩都文化研究、閩都茶文化、閩茶品鑒館、新印古籍、方志族譜、專題文獻、視聽體驗區、多媒體鑒賞室等特色功能區域,還將為讀者提供講座、展覽、文藝表演、學術論壇等多樣化服務。
宋姬芳認為,作為省會城市的圖書館,一定要把地方的文化特色體現出來,新館家具設計體現地域化特色,部分書架側板、閱覽桌面鑲嵌以深藍色為主色調的福州天然大漆工藝的裝飾漆條,融入坊巷文化,展現了地方人文情懷。
此外,圖書館由企業家捐建,地處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還“捆綁”了一系列優質資源。在圖書館內設置創意空間,可以為青年創客提供發展空間,讓創業者“腦洞”打開。
融入現代化特色服務
在大開間格局下,圖書館實現了現代化、智能化、數字化。
“作為一個信息中心,福州市圖書館不單有紙本資源,還包括數字資源、網絡資源。”據介紹,在4樓,還特別為讀者準備了朗讀亭、數字書法臺、電子書制作、視聽體驗、AR、VR、3D打印等服務。
新館全場WIFI覆蓋,館內隨處可見自助借還設備,可自助辦理圖書證,自助借書、還書,現已與福州城區51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實現聯網,可通借通還。新館與省圖書館的通借通還正在積極對接中,與各縣市區的圖書館聯網已經完成。
據介紹,新館全面采取了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文獻資源統一安裝RFID芯片,可自動分揀。圖書的定位可精確到樓層、書架、層架,方便讀者借書,實現高效準確的典藏管理與服務。
此外,新館還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發展移動閱讀平臺,推進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新媒體的移動閱讀服務,大大方便了讀者。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市圖書館新館開館 首屆書香文化周同時啟動2017-12-06
- 大閩江畔書香榕城 福州市圖書館新館開館2017-12-05
- 福州市圖書館舉辦書香文化周 18項惠民活動等著你2017-12-05
- 福州市圖書館新館年內開放 共11層藏書90多萬冊2017-10-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溫泉國際旅游節:天氣漸冷,唯溫泉不可辜2017-12-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