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輔APP推出的收費精品課程
專家圓桌
教輔APP進校之路如何走?
監管把關應走在收費之前
“企業開發的教輔APP進入校園并向學生收費,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導向。”福建省高級教師張老師表示,首先作為學生、家長,對自己和孩子的學習情況本就享有知情權,且當下教育提倡弱化分數概念和名次概念,部分教輔APP利用學生的成績、排名等信息進行收費,這顯然不符合教育規定。“教輔APP應當經過教育局的核準后才能進入校園。”張老師認為,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教輔APP的監管,學校引入使用需要加強把關。如果缺乏監管和把關,教輔APP的收費行為就有可能從企業行為演變成學校行為。
需實實在在提供教學服務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余文森表示,教輔APP進入校園,首先要考慮的是它能否真正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對提高教學質量是否有持續的跟進服務。他認為,信息化技術為教學服務是時代趨勢,但教輔APP進入校園應將提供實質性的教學服務放在第一位。
談及教輔APP的收費問題時,余文森表示,“企業以盈利為目的無可厚非,但教輔APP的收費應該做到有法有規可依”。
放下成見 敦促合理發展
東南網銳評員鄧文圣表示,“大數據”“互聯網+”是大勢所趨,教育教學不斷迎來新技術也是必然之路。“有益的教育輔助APP進校園,能幫助學生釋疑解難,也能支持家校互聯,還利于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他認為,家長應該放下成見,以期待和促成的思維推動教輔APP進校園。另一方面,現代家長維權意識增強,擔心孩子的個人信息泄露和教輔APP的質量,都在情理之中,但不應因噎廢食。可通過在線反饋或口頭直達等多種形式,主動將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學校及軟件方,促進改進和更新。
東南網銳評員范軍則認為,風生水起的在線教育催生了教輔APP。課外輔導巨大的市場需求,是教輔APP興起的“原動力”。在減負的大語境下,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各類教輔APP的資質、收費和選訂進行合理性研判,對其應用功能進行規范性限定,防止其成為網絡版的課外培訓。他提到北京市的“免費在線輔導”,由政府買單,組織骨干教師開發公益性的教輔APP,作為學校教學的輔助手段,滿足學生課外自學“答疑解惑”的需求,值得效仿。
社會、教育評論員謝曉剛認為,輔教APP作為教學有益補充,其研發、推廣之初需要扶一把、送一程,無可厚非,但當成為普及性學習工具時,就應該加以引導、規范,畢竟孩子耽誤不起,任何涉及下一代教育的事情都是大事。他建議盡快建立統一內容標準,建議教輔APP備案制度:上線前須經教育主管部門或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平臺備案,應用商店須在網信辦或工信部備案,內容發布須由權威機構或監管部門授權。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手機APP能“竊聽”你說話?馬上關閉這些敏感權限2018-01-06
- 用手機APP也能找公廁? 能讓“方便”更方便嗎?2017-12-08
- 調查顯示韓國人使用手機APP時間最長 中國沒排進前三2017-06-29
- 福州納稅人通過手機APP 可代開增值稅電子發票 2017-04-27
- 福州升級防汛指揮系統 推出手機APP2017-04-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綠色祭掃 樹立新風2019-04-03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特色文化聚起漳州文旅市場熱度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