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7月6日訊 (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朱玉 陳文璇) 最近,高溫籠罩我省,有的地方逼近40℃。64歲的老陳在連江一鐵軌附近除草,一口氣干了8個多小時,不料突然昏迷,高燒近40℃,被查出熱射病,引起多臟器受損,差點沒命。他被送到福州市第一醫院,搶救了9天才脫險。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如不及時救治,病死率超過60%,50歲以上患者死亡率可達80%。往年,7、8月是熱射病高發季,今年高溫提早來襲,熱射病也來得早。今年5月起,浙江、廣東等地媒體,已多次報道熱射病病例,醫生提醒應警惕。
想再扛一扛不料被曬得暈倒
老陳是三明人,在連江打工。6月25日,他起了個大早,到一鐵軌附近除草。當時,天氣非常熱,他想早點把活干完,中間幾乎沒休息,也沒怎么喝水。到中午時,他有點頭暈,但想著再趕一陣子就可以早點收工,便硬撐著。下午4時許,他突然兩眼發黑,暈倒在地。幸好有工友在附近干活,見老陳渾身滾燙,叫他也沒有反應,連忙給他掐人中、喂水,緊急送到連江縣醫院,隨后,又轉診到福州市第一醫院。
到醫院時,老陳昏迷不醒,醫生一摸,他全身發熱,測得體溫接近40℃。急診醫生緊急做了物理降溫和補液等處理,把老陳送進了重癥醫學科。檢查報告顯示,老陳心肌功能、肝功能和腎功能都受損了,其中,肌酸激酶(心肌功能指標)飆升到18073U/L,接近正常人的90倍,醫生推斷他得了熱射病。
“好險!幸好工友及時發現!”經過一周治療,老陳的病情才得到控制,如今已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多個人群要防“熱射病”
每年夏天,福州各大醫院都會收治到中暑患者,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據媒體報道,最近在東莞,一中年女子突然暈倒,全身抽搐死亡,醫生推斷是中暑導致的;5月,杭州某醫院一夜收治了7名中暑患者,其中一名八旬老太,因舍不得開空調,熱到昏迷,大小便失禁。
福州第一醫院楊延輝醫生說,連續高溫,加上南方地區濕度較大,快遞員、外賣員、環衛工等戶外工作者很容易中暑,兒童、孕婦、年老體弱者、身體超重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應謹防“熱射病”。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的一種疾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
楊醫生建議,盡量避免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出行(10時至16時);高溫工作者要注意休息,每次工作時間不要超過1.5小時,可常備藿香正氣水、仁丹、風油精等防暑降溫用品,也可喝綠豆湯解暑。市民出行時,要備好防曬用具,多穿寬松、輕便、顏色淺的棉、麻、絲類衣物;不要等口很渴了才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少量多次飲水,最好每15分鐘喝一次,一次400~500毫升。
中暑急救應抓住黃金3小時
“熱射病發病,與‘高溫、高濕、無風’三大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楊醫生指出,應盡可能避免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時間停留。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癥,主要有頭暈、乏力、發熱等不適癥狀,進而出現心、腦、臟器損傷,嚴重者會出現神志障礙,甚至死亡。熱射病和一般中暑的區別在于,患者會出現無汗、人體高熱達40℃以上,并伴有神志模糊。
熱射病病死率與高熱持續時間有直接關系,如果高溫持續超過3小時,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病發后的3小時,被稱為搶救的“黃金3小時”。醫生指出,如果發現有人中暑,應立即撥打120,并及時現場急救: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通風、陰涼處,使其平臥,墊高頭腳,松開或脫去衣物;可在患者的頭部敷冷毛巾,用冷水或濕毛巾擦拭全身,或將冰袋放置于頭部、頸部、腋窩等區域降溫;若患者仍有意識,可補充一些清涼飲料,并加入少量食鹽,但不要急于大量補充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已昏迷者不要強行喂水,以免引起氣道梗阻或嘔吐窒息;如果患者心跳驟停,要立即做心肺復蘇。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日本今年5-9月共有9.5萬人因中暑入院 160人死亡2018-10-26
- 創紀錄!日本今夏炎熱144人死于中暑8萬多人送醫2018-08-21
- 臺風“珊珊”即將登陸日本 160多趟航班取消2018-08-09
- 高溫天運動一日兩人被“熱倒”醫生提醒:謹防“高溫病”2018-08-09
- “致命”高溫籠罩日本 4月底至今125人死于中暑2018-07-31
- 日本女粉絲排隊買偶像周邊產品 高溫中暑進醫院2018-07-27
- 受高溫酷暑天氣影響 韓國今夏已有14人死亡2018-07-26
- 熱,熱,熱!10天內日本因中暑死亡78人 超2萬人被送醫2018-07-25
- 日本在近一周內有22647人因中暑入院治療 65人死亡2018-07-25
- 日本遭遇高溫一天內13人中暑死亡2018-07-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