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當臺風來臨,它便成了福州人心中抵御臺風的“網紅”;鎮海樓與防臺風有何淵源?海都記者為你探秘 清朝年間的鎮海樓(資料圖)
不管風云如何變幻,鎮海樓巋然不動
挺過“瑪莉亞”后,昨晚的鎮海樓美如瓊臺玉宇
海峽網7月12日訊 (海都記者 肖穎 包華 肖春道 文/圖) 昨日,臺風“瑪莉亞”登陸福州,一首俏皮的說唱音樂《鎮海樓》也隨之走紅微信朋友圈。跟前幾年一樣,每當臺風來臨,鎮海樓幾乎都成了福州人的關注焦點。這座被網友親切稱為“小鎮鎮”的譙樓,斷斷續續有600多年的歷史,它與防臺風究竟有何關系?海都記者進行了探秘。
九次被毀 現樓按光緒年古制重建
“瑪莉亞”登陸的前夜,鎮海樓上的燈再次全部亮起。不少福州人說,“心里莫名多了一份安定。”
據了解,現在的鎮海樓于2006年11月18日開工重建,2008年4月28日竣工,歷時兩年多。重建后的鎮海樓樓體由基座層、臺基層及二層樓閣組成,總高為32.56米,其中,臺基高10.26米,樓高22.3米。基座層內設地下宮,臺基層、樓閣一層作為展廳,二層作為觀景休閑廳。
據史料記載,從明洪武四年建成到1970年最后一次拆毀,約600年的時間里,這座樓大修建九次、毀了九次,三次遭雷擊、兩次失火、一次被大風吹倒、兩次原因不明倒塌,可謂飽經風雨。直至2005年“龍王”臺風后,重建鎮海樓又被提上了日程。
曾參與鎮海樓重建工作、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隊的高建斌告訴海都記者,2006年,鎮海樓籌備重建,考古隊先期在鎮海樓遺址做了勘探工作,目的是想要找出鎮海樓的臺基尺寸,最后,是按照光緒年間的古制來重建的,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加高。
建樓之初其實是“樣樓”
鎮海樓與“防臺風”究竟有何關系?
高建斌告訴海都記者,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女婿王恭主持重建福州府城時,在屏山之巔修的樓,叫樣樓,其功用是作為福州各城門門樓的樣本,當時,沒有任何“鎮海”的考慮。不過,“鎮海樓”這一稱呼自古就有,但具體從哪個年代流傳至今卻不可考。
據史料記載,王恭修建福州的七座城門時,把這座譙樓作為樣樓,相當于現在的“樣板房”,而屏山也被稱為“樣樓山”。建樣樓時,王恭還參考了福州威武軍門(唐元和十年建的鼓樓)以及當時比較先進的一批門樓,借鑒了各地城樓的優點。隨后,福州東西南北的井樓門、水部門等7座門樓便依照樣樓修筑完成。
不過,隨后“樣樓”的作用漸漸淡化,逐漸成為文人名流的一處登高景致。
對該樓“鎮海”的傳說,有學者認為或源于清代謝章鋌的《重建鎮海樓記》,“且夫樓以鎮海名,意在樓,實在海。嗟呼,海風叫嘯,海水飛揚,登斯樓也,其忍負中流砥柱之心哉。”
據史料記載,以前,駛來福州的船只,開至鼓山腳下時,可以看見鎮海樓,因此鎮海樓成為進出閩江口航船的重要標志,每當潮水上漲,大船進出閩江口均以鎮海樓為“準望”,即航行標志物。
傳播學專家:寄托避災的美好愿望
文史專家、福建師大傳播學院教授林焱告訴海都記者,他家三代住在屏山腳下的三角井,對鎮海樓有著深厚的感情。
“記憶中,我小時候福州并未有過大的災難,我們常跑到鎮海樓附近玩。”林焱教授說,清末時,鎮海樓比較破落,民國時期曾有修繕,設“林森紀念堂”,新中國成立后,鎮海樓再次修繕,規模比現在略小。
“大約是在1969年或1970年的時候,因為戰備需要,鎮海樓被拆毀,拆鎮海樓時,頻頻發生人員傷亡的事故。因古建筑屋頂斜度與民房不同,當時的施工隊并不了解,導致工人摔下。”林焱說,這些往事附近的居民都知道。
2008年,鎮海樓又重新佇立于屏山之上,此后幾個來勢洶洶的臺風,本來直撲福州,后又拐道或是折返。“正是一些巧合,網友們對鎮海樓這一神奇的‘功能’津津樂道,其實這也是寄托了一種避災的美好愿望。”林焱教授認為,在防臺風時,福州人對鎮海樓的這種情感,其實是對居住環境的一種熱愛,對鎮海樓歷史文化的認可和信任,以及依賴大自然的社會心理。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鎮海樓閉館修繕 免費開放后不堪重負2019-02-21
- 福州鎮海樓18日起二樓三樓閉館提升 一樓照常免費開放2019-02-21
- 福州屏山公園全新亮相 鎮海樓景區免費開放2019-01-18
- 福州鎮海樓景區免費開放 屏山公園是唯一入口2019-01-01
- 福州鎮海樓北坡違建被拆2018-12-26
- 鎮海樓“新妝”迎客 首日吸引5000余人次游覽2017-05-02
- 福州鎮海樓大修完工明日開園 整體翻新漲顏值2017-04-30
- 開放近八年 屏山鎮海樓首次大修2016-12-01
- 鎮海樓明起閉園改造 進行大漆與夜景燈修復2016-11-2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