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7月18日訊 (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余力)最近,微信朋友圈流傳一則新聞,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好奇:“23歲的準媽媽脊柱側彎,遠看像個‘羅鍋’,懷孕后,腰椎嚴重變形,臨產那天,被家人抬著去醫院,生完孩子,走路都不行了。”海都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脊柱側彎的發病率約6%,其中,小兒、青少年的姿勢性脊柱側彎發病率高達80%。
昨日,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偉說,暑假是脊柱側彎的就診高峰,門診患者成倍增加,短短兩周,已有8個重癥患者動了手術。其中一名患者是9歲的女孩,她的脊柱局部后凸80度,側凸70度,彎成了“大蝦”。醫生在她的脊柱打入7枚鋼釘,住院10天后,她的背才挺直,還長高了6厘米。不過,這些鋼釘至少要伴隨她2年,等骨頭成形后,脊柱穩定了,才能取出。
除了遺傳,脊柱側彎的不少患者病因不明,且女生比男生多,多見于高高、瘦瘦的女孩,尤其在月經初潮前后。
從臨床來看,經常單肩背過重的書包,看書、寫字斜趴著或佝僂著、長期單側睡姿、蹺二郎腿等,這些都可能引起脊柱側彎。醫生建議,8~14歲是人體發育旺盛期,干預是最好的,等到18歲發育好了,再矯正就困難了,而且年紀越大,難度越大。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