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收節可體驗農耕文化 將展示2000多件傳統農具
黃海恩向記者演示農耕器具的使用方法。
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 文/攝
古時紡紗織布的機器、保存蜂蜜的木桶、噴水滅火的筒唧、碾米去殼的土礱……這些日漸消失的傳統農具,你見過嗎?想知道傳統碾米機是如何碾米的嗎?那么,9月23日,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福州(福清)會場吧。
展示2000多件
傳統農耕器具
記者從福清市農業局了解到,在主會場,將單獨開辟農耕文化展示區,陳列福清民俗愛好者黃海恩個人收藏的部分傳統農業生產器具,展出整地、灌溉、收獲、加工、運輸等傳統生活方式模擬場景。
昨日,記者來到石竹街道高侖村黃海恩的家,探秘這些日漸消失的傳統農具。記者看到大到榨油機、榨糖機、織布機、面箱、鐵輪牛車、轆轆井、犁、磨盤,小到牛毛梳子、草鞋、木匠墨斗、面斗等各類傳統農耕生產用具、生活用品共2萬多件。
黃海恩說,他將挑選出有代表性的2000多件傳統農耕器具在豐收節現場展出,并演示各個器具的使用方法,讓市民近距離了解農耕文化。
據了解,黃海恩19歲時便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收藏,深入鄉村挖掘、搜集、整理正在淘汰和即將消失的傳統農耕生產工具、生活用品。
黃海恩說,這些曾經為創造美好生活而作出重大貢獻的生產、生活用具正逐漸被人們淡忘,他收藏傳統農具是讓年輕人了解傳統農耕文化,讓他們知道糧食是如何來的、衣服是如何一針一線織成的。
體驗收割稻谷
感受農耕樂趣
據了解,本次豐收節還組織農戶參加傳統手工和現代機械的收割稻谷方式表演,讓市民親自體驗農耕文化,并分享勞動協作的樂趣。
此外,黃海恩會將土礱帶去現場,向市民演示古時碾米的全流程。“稻谷變成米飯的香軟適口,需要一個脫粒去殼(碾米)的過程,最原始的方法是用手搓去掉殼,后來先民們發明了石臼木杵,比石臼木杵更為先進輕巧的便是土礱。”黃海恩說,在收藏農具時,他更加重視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如果只是為了收藏而收藏,那藏品就只會成為一種擺設,只有傳承傳統工藝,才能將祖輩們的智慧更好地展現給市民。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喜迎豐收節是什么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放假嗎?2018-09-22
- 福建連城:第七屆中國培田春耕節開幕2018-04-1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