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養還濕見成效
鳥兒在生態鳥島附近悠然覓食。(唐小云攝)
海峽網10月12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池塘遍布,綠水悠悠,蘆葦搖蕩。11日,記者走進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只見大大小小的“綠洲”散落在水中央,或長著茂密小樹林,或長滿茵茵水草,成群候鳥圍著“綠洲”覓食、戲水,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
“這些‘綠洲’就是生態鳥島。”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鄭航告訴記者,管理處今年加大力度開展退養還濕工作,勸退養殖戶,收回養殖魚塘,改造建設成淺灘濕地和生態鳥島。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已完成退養還濕460多畝,濕地公園內也完成退養還濕400多畝,在這些池塘中建成了大大小小的生態鳥島約60個,為鳥類創造舒適的“宜居家園”。明年底前,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退養還濕面積將達到1800多畝。
鄭航表示,生態鳥島模仿鳥類生存的濕地自然環境,種上烏桕木、木芙蓉、芭蕉、紅樹林等樹種。原來有魚塘,人為活動多,候鳥的棲息地也少,現在茂密小樹林和淺水灘涂成了鳥類良好的棲息之所,候鳥隨之增多,年初以來保護區候鳥記錄累計3萬多只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只次,其中部分鷺類已經在生態鳥島上“安家”,也吸引了不少鴴鷸類、雁鴨類在鳥島上覓食休息。
“退養還濕過程很艱難,但看到成效,我們都感到欣慰。”鄭航告訴記者,養殖戶在此養殖多年,許多池塘建在保護區成立之前,眼看魚塘要被收回,心存抵觸。他們與其進行“心與心”的溝通,頻繁接觸后彼此還成了朋友。
在長期的溝通交流中,不少養殖戶逐漸意識到保護濕地的重要性。保護區管理處除了為他們爭取合理合情的補償,還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吸納其成為濕地保護區的管護員,專門從事濕地巡查工作。
潭頭鎮克鳳村民林發金原來是濕地的養殖戶,現在是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員。“保護濕地、保護候鳥,功在千秋、利在后代。”他說,他現在從早到晚巡查,保護候鳥安全越冬,留鳥舒適生活,也幫忙維護濕地生態環境,工作十分充實。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閩江河口濕地:昔日挖塘養魚 如今“退養還濕”2019-03-15
- 候鳥增多鮮花綻放 閩江河口濕地觀鳥賞花正當時2019-02-21
- 納米比亞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使用塑料袋2018-11-23
- 黑龍江省20處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將調整 現公開征求意見2018-10-30
- 多處自然保護區違規開發建設 生態環境部約談地方政府2018-09-29
- 國慶前羅布泊再發通告:將嚴厲打擊私自進入保護區旅游、探險2018-09-27
- 西部三省區聯合開展四大自然保護區巡護執法專項行動2018-08-31
- 泉州5個自然保護區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2018-08-15
- 閩江河口濕地公園10座觀景亭完工 觀鳥將更方便2018-08-09
- 青海湖景區管理局叫停域內游覽和婚紗攝影等活動2018-08-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