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源:頭雁領航群雁飛 特色扶貧成亮點
羅源光伏扶貧照亮脫貧之路。
海峽網10月17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黃益輝 文/攝)秋日的羅川大地色彩斑斕,田野上、村莊里,處處洋溢著一派豐收的喜悅;扶貧產業基地建設熱火朝天,美麗鄉村擁抱如織游客;脫貧第一幫扶責任人、農村脫貧致富的“頭雁”與貧困戶一起謀生產、話發展,脫貧攻堅的腳步未曾停歇。
下好扶貧“一盤棋”
每天晚上,羅源縣松山鎮呂洞村的全立雄都要打開手機APP,查詢設置在縣氣象局樓頂的光伏發電站的發電量。“曬著太陽就能有收入”是羅源縣為縣里的43戶脫貧戶提供的穩定脫貧項目。
全立雄一家4口,父母年邁,兄妹兩人又都是殘疾人。雖然在政府的幫扶下,一家人在2016年摘掉了“窮帽”,如何穩定脫貧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問題。
羅源縣精準施策,引入光伏脫貧模式,將全立雄家和其他42戶脫貧戶列入光伏扶貧范疇,“照亮”他們的穩定脫貧之路。今后20年,他們能源源不斷獲得光伏發電收益,每年可以增收2500元到3000元,為穩定脫貧提供保障。首批光伏發電站運營成功,羅源持續發力,進一步盤活公共資源,在全縣推廣光伏扶貧,與脫貧戶簽訂代管協議,引導脫貧戶成立光伏扶貧合作社。
“下好全縣扶貧一盤棋,爭取發揮脫貧工作的聚合效應,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羅源縣扶貧辦副主任龔琪介紹說,羅源縣堅持“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投入原則,統籌整合各個部門用于幫扶貧困戶、貧困村的各類財政資金。實施食用菌、茶葉等農業六大特色產業項目,縣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安排210萬元幫助700戶貧困戶發展生產經營性項目,提高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特色”成脫貧“亮色”
畬族藍染、畬族刺繡、畬族紡織技藝、畬族剪紙……這些傳統的畬族老手藝,在閩江學院大學生手里,神奇地變成了具有畬族元素的鑰匙包、書簽和杯墊等文創產品。
日前,閩江學院畬族技藝傳習項目落戶羅源縣白塔鄉南洋村,生產文創產品,助力南洋村發展旅游。
羅源縣霍口福湖畬族村則與閩江學院另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畬家銀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畬族銀器鍛制技藝傳承、銀壺工藝品營銷等方面開展精準扶貧,同時還將在霍口畬族鄉旅游文案策劃、景區旅游規劃、畬族服飾開發等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這樣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一頭拉動大學生創業就業,一頭連起畬族貧困村產業振興,為羅源精準脫貧注入了新的動力。
羅源縣精準扶貧從“精”上下功夫,通過產業帶動、就業轉移、小額扶貧信貸、造福工程等舉措,按照“單項有亮點,整體有特色”的脫貧攻堅思路,變“輸血式”救助為“造血式”幫扶,探索走出一條有特色的脫貧攻堅發展之路。
“頭雁領航”添動力
“政府不僅為我們家提供了低保,還為我們辦了產業扶貧、思想幫扶、雨露培訓計劃、醫療救助等。這么多勁往一起使,我們自己也要爭氣。”羅源縣起步鎮廷洋坂村的雷水翠感激地說。雷水翠的父親2006年遭遇車禍失去勞動能力,哥哥又患有自閉癥,一家人僅靠母親砍伐毛竹等維持生計,日子過得艱難。自從2014年列入精準扶貧對象之后,起步鎮黨委政府一系列幫扶,讓一家人順利脫貧。
起步鎮是羅源縣農業大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7戶264人。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起步鎮找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發力點,把群眾基礎好的食用菌產業作為重點加以引導,扶持黨員帶頭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
脫貧攻堅要發揮“頭雁效應”,起步鎮設立了食用菌產業特色園區,通過一系列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扶持本地黨員能人入園發展。培養出一批黨員能人創辦經營實體后,讓他們主動與貧困戶結成對子,通過項目“拉”、技術“帶”、資金“扶”,形成脫貧攻堅合力。同時,起步鎮依托企業建立黨組織,構建“支部+企業+基地”發展模式,激勵黨員爭當扶貧先鋒。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首屆羅源灣梨花節在玉梨園舉行 將持續至4月14日2019-03-30
- 福州與定西殘聯開展扶貧協作交流活動2019-03-29
- 推動鄉村振興 山西省百個旅游扶貧示范村“數字化”2019-03-28
- 羅源法院在全省首設臺胞臺企法律家園工作室2019-03-22
- 福州羅源縣“青春筑夢·創響羅川”鄉村振興創業創新大賽側記2019-03-21
- 羅源: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打造千億鋼鐵產業基地2019-03-20
- 優化營商環境 福州羅源縣按下“加速鍵”2019-03-18
- 郵儲銀行龍巖市分行金融扶貧側記 2019-03-12
- “光明扶貧”走近閩清:分級診療疏通“因病致貧”最后一公里塌方2019-03-11
- 國務院扶貧辦: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力度2019-03-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