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龍津河,工人在進行保潔。
海峽網10月29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莫思予 程仁山/文 葉義斌/攝)在老倉山片區,全長4.4公里的龍津河多年來水體靜滯、黑臭,沿河居民難以感受臨水而居的美好。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展開后,清淤、截污、活水等難題被一一破解,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龍津河正逐漸歸回沿岸居民的生活。
建3套截污系統 實現污水不入河
作為倉山龍津陽岐片區水系的治理“老大難”河道,龍津河南接躍進河,北至躍進河龍津河連通段。此番治理,注重解決系統截污這一“病灶”,沿河建起3套截污系統,用10千米長的截污管,實現污水不入河。
“沿河截污系統現已全面構建。”28日中午,在龍津陽岐片區水系治理項目部,剛“逛”工地回來的市水務集團該片區水系治理項目負責人張作朝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考慮到河道較長,為確保精準截污,龍津河因地制宜,實行分段截污。其中,1號子系統從福建警察學院(首山校區)到南臺路,2號子系統從南臺路到連江南路,3號子系統從連江南路到南江濱西大道。3條“后衛線”把原先流進內河的污水統一“轉運”,送到市政污水管。
“3套系統建設過程中,我們可是啃了不少‘硬骨頭’。”張作朝告訴記者,龍津河的最大特點是沿途小區密集,其中鴻城小區一期至連江南路2.1公里長的河段,就有21個小區。
施工通道有限,但在倉山區及相關部門的給力支持下,施工空間被最大限度打開。在單進單出的通道中,施工機械和人員都練就了閃轉騰挪的“本領”。有空間,上機械,沒空間,派人力,動輒幾百人的大兵團作戰,成了龍津河的獨特風景。
施工方式的選擇也是難題。張作朝介紹,2號截污系統途經六七個小區、6條市政道路,若按傳統方式開挖埋管,就得將道路封閉,還要破壞小區綠地等,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經多次方案優化,決定采用頂管施工,不用開挖面層,只需設若干沉井,讓截污管橫穿馬路、小區。
從去年下半年進場,在陣陣吆喝聲和市民期盼的眼神中,一根根截污管順利入駐,也給河道新生帶來希望。
治理前的龍津河臟亂、黑臭。
雙重清淤凈河道 水系連通活力足
緩緩流淌的龍津河上,河道保潔員正撐著船,不放過一點漂浮物。“現在水質改善了,衛生也清楚了,跟以前垃圾成堆、河底冒泡相比,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家住龍津河岸小區的陳先生說。
龍津河整治前,不僅有污水直排,兩岸城中村還把垃圾沿河堆放。張作朝介紹,龍津河水動力條件差,淤泥及污染物日積月累,造成水體黑臭。同時,與龍津河相連的躍進河存有4處斷點。“河道間不連通,水體無法流動,越來越黑越臭,因此,打通斷點是治理的關鍵環節。”張作朝說,在人工清淤、疏通原河道暗涵、拆遷等“組合拳”下,躍進河斷點打通,為河道清淤、補水掃清障礙。
配合駁岸修復,龍津河今年進行了二次清淤,清淤完成總量24818立方米,消除了內源污染。如今,通過陽岐補水泵站,引入烏龍江水,或利用閩江潮汐納潮入河,實現水系連通的龍津河道水質改善了,河水也充滿了“活力”。
串珠公園提顏值 生態“文章”用心寫
伽藍廟附近的龍津河岸,部分裸土被暫時覆蓋上了綠網,正“醞釀”著今后的濱水慢行步道空間。“伽藍廟、雁頭路兩處將建設集使用和觀賞于一體的串珠公園。”張作朝說,地下建設埋地式調蓄池,地面則沿河點綴草木花卉。
河岸“顏值”提升的同時,龍津河也在河道生態上做起文章。“為健全水生態系統,我們計劃在水中構建植物帶,同時投放水生動物。”張作朝還告訴記者,截污工程涉及河道護岸破拆,考慮建成生態活性水岸。龍津河沿岸未能截留的雨水與市政尾水可以導入生態活性水岸,經過初級水質凈化后排放到河道內。
“生態活性水岸能夠將岸、坡、河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效恢復河道水生態的物質、能量交換,構建一個真正健康、可持續的河道生態系統。”張作朝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科學系統治水內河迎來蛻變 創新用心河暢水清2019-03-07
- 林暉榕:治水“掛圖作戰” 內河泛起清波2019-02-03
- 福州74條河道春節前嶄新亮相2019-01-29
- 福州金山8條內河 春節前完成整治2019-01-16
- 福州:內河碧波美景 漾起野趣鄉愁2019-01-07
- 趙容:良好的內河環境 需要每個人的精心呵護2019-01-06
- 福州49條支流內河 啟動整治2019-01-04
- 強力“排毒” 閩侯3條內河展新顏2019-01-04
- 福州全市所有河道沿河截污系統計劃于年底基本建成投用2018-12-26
- 福州:“卷地毯”內河月底基本完成“排毒養顏”2018-12-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