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記憶學術中心”落戶福州
海峽網11月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昨日,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及檔案部門代表匯聚榕城,見證了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的成立。這是繼澳門學術中心和北京學術中心之后,我國的第三個世界記憶學術中心。同時,絲綢之路文獻遺產保護和利用國際研討會昨日也在榕舉行。
絲綢之路文獻遺產保護和利用國際研討會暨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成立儀式由國家檔案局和國際檔案理事會東亞地區分會主辦,福建省檔案局承辦。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國際檔案理事會東亞地區分會、國內各相關省區市檔案機構以及大學的近15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會議期間,世界記憶項目國際咨詢委員會副主席帕帕·迪奧普、世界記憶項目教育與研究分委會主席洛塔爾·喬丹、世界記憶項目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李明華以及福建省檔案館館長卓兆水共同簽署了《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成立備忘錄》。
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設在福建省檔案館,負責協助世界記憶項目中國國家委員會和世界記憶項目教育與研究分委會的工作。中心將結合福建僑鄉特色,發揮“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福建僑批文化研究中心”的宣傳交流作用,加強對僑批檔案文獻遺產價值的研究并開發不同形式的檔案文獻產品,促進世界記憶項目跨國家、跨地區、跨社群的交流推廣和利用。
與會專家介紹道,世界記憶學術中心是世界記憶工程項目設立的以推廣世界記憶工程、進行培訓教育、研究開發為目的的學術中心,它有助于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檔案館宣傳教育基地及“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作用,深化國際間世界記憶遺產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社群,特別是僑批檔案所涉國家和地區開展世界記憶遺產的宣傳交流,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世界記憶遺產的認識,從而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世界記憶工程。從概念上講,世界記憶工程是世界遺產項目的延續,其目的是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中規定的保護和保管世界文化遺產的任務,促進文化遺產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們對文獻遺產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認識。目前,中國有13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其中包括主要保存在廣東、福建兩省檔案館的僑批檔案。
8日,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主辦、福建省檔案館承辦的“錦瑟萬里 虹貫東西——絲綢之路檔案文獻展”也將在省檔案館開幕。此次絲綢之路文獻遺產保護和利用研討會等系列活動的開展,將為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為加強絲路沿線國家(地區)文獻遺產保護機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擅建排污口 最高罰50萬元2019-03-29
- 福州:杜鵑花開紅似錦 萬紫千紅踏春來2019-03-29
- 滿城盡帶“黃金甲” 福州用落葉迎春天2019-03-29
- 福州部署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2019-03-29
- 福州市總工會大力推動職工溫暖工程“再升級”2019-03-29
- 福州:福道環山 綠道滿城2019-03-29
- 《人民日報》這樣夸贊福州綠道:道在林間走 人在畫中游!2019-03-29
- 福州杜鵑花似錦 萬紫千紅踏春來2019-03-29
- 4月起,福州市城鄉居民醫保費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2019-03-29
- 本月福州全市村莊種樹38萬棵2019-03-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