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閩清縣白中鎮可梅村:鄉村 “ 變形記 ” 見證新生活
去年,村干部來到貧困戶尹邦祿家,看如何對舊房進行修繕(左)。今年尹邦祿的房子已立面改造并裝了鋁合金門(右) 通訊員 張燊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張文
昨日上午,在閩清縣白中鎮可梅村,村頭一棵38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在雨后愈顯郁郁蔥蔥,小公園里的水車歡快地汲水。“村里剛建成的環村路,有1000多米長,裝了90盞路燈。”村主任尹俊喜指著腳下的路說,這兩年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里環境大為改觀,昔日的“軟弱渙散村”正向幸福示范村邁進。
精選項目幫扶到戶
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貧窮限制了思維,這句話有道理。”提起曾被定為“軟弱渙散村”,村黨支部書記黃建錐表情頗為凝重。他前些年接手村支書一職時,村里修路、整理水渠欠了40多萬元,做什么事都沒底氣,裝路燈、建公廁等民生項目,在村兩委會上不僅通不過,還會因為資金問題引發爭吵。
“村部和村民活動中心也都是破破爛爛的,看不出一點生氣。”村綜治委員黃子姜補充道。
欠債限制了可梅村的規劃發展,也影響了村組織建設,村兩委漸漸變得意氣消沉,執行各項任務也不積極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村里一些田頭房角的旱廁需要拆除,但一涉及補償問題,村委們不愿意去做工作,影響了正常工作進度。
鎮黨委將該村列為需要幫助整改的“軟弱渙散村”。隨后,在古榕樹旁的游擊隊活動遺址老宅里,鎮紀委書記王穎與當時駐村第一書記劉毓洵、村支書黃建錐談心,梳理出“抓精神強隊伍、抓項目引發展、抓扶貧帶民生”的思路。
村兩委認識到,要把可梅村建設好,就要把群眾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好。經過村兩委認真篩選申報,可梅村決定建設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去年11月正式并網運行。尹俊喜說:“這是村里第一只能生蛋的雞,裝機容量50千瓦,每年發電7萬千瓦時,村集體可以增收5萬元。”
村里有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黃立棟是一名殘疾人,父親70多歲,還有3個孩子,村支書和村主任有空就去看望,村里還將一些閑地協調給他種了5畝芋頭,安排他和妻子當村里的河道管理員、公益保潔員。去年,芋頭價格好,每畝收入達到1萬多元,黃立棟一家順利脫貧。另一戶是尹邦祿,沒有勞動能力,村里就采取低保兜底的辦法保障他的生活。
村容一新樹立新風
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
村兩委一鼓作氣,借力美麗鄉村規劃、基建提升項目,在村里建起了革命遺址館、休閑公園、文化健身廣場、圖書館。
在服務群眾和建設可梅村的過程中,村里的黨員都是“先鋒”。只要自家田間、房角搭建旱廁的,黨員和村兩委就自覺帶頭拆除,并勸說親鄰拆除。在村里統一規劃中,房屋需要拆除的,黨員們也自覺服從大局,不討價還價。在他們帶動下,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推進。
日前,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可梅村村規民約》和《可梅村移風易俗“三字經”》。“新家村,新可梅。革陋習,樹新風?;橄彩?,宜從簡。莫攀比,別燒錢。”質樸的話語體現了可梅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的追求。
“今年,我們摘掉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還被鎮政府上報為幸福示范村。”尹俊喜說,這幾年很辛苦,但今年村委會換屆時,群眾都投了贊成票。
“我們將繼續抓好扶貧攻堅工作,把黨和政府的各類惠民政策落實好。”黃建錐堅定地說,他們還要建好村里的紅色遺址,以好的作風帶動民風,讓村民的精神生活品味更高。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閩清啟動“梅好”花·果·山網絡推廣年活動2019-03-26
- “絲路非遺·義窯傳承”文旅項目在閩清啟動2019-03-19
- 閩清送法入村居 292個村(社區)與律師事務所簽約2019-03-10
- 推動城區市容環境升級 閩清集中整治梅花園周邊批發市場2019-02-22
- 閩清“十八坂”商貿文化旅游節拉開帷幕 為期3天2019-02-22
- 閩清鄉賢捐資成立創業資金 鼓勵青年帶薪創業2019-02-22
- 閩清舉辦特色小吃評選推薦會 推動小吃產業發展2019-02-22
- 閩清梅溪新城至省璜鎮縣域大通道初步打通2019-02-17
- 閩清舉行“梅好”時光迎新春活動2019-02-02
- 聚力打造“五有”新鄉村 繪就美麗閩清新畫卷2019-01-3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