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十一部門聯手加強城鄉建設項目生態環保修復
海峽網12月4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記者3日從市建委獲悉,圍繞“創新、開放、綠色、幸福”的總要求,福州11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城鄉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方案》,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加強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在做好城市建設、夯實生態本底的基礎上,構建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新城。
嚴控占用山水林田湖草資源
此次聯合印發《方案》的11個部門均為福州城鄉建設的“主力軍”,包括市建委、發改委、交通委、國土局、規劃局、環保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人防辦、園林局,將建立健全嚴格管控、依法審批、強化監管、考核評價機制。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要嚴控審批占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山水林田湖草資源的建設項目。確需審批的,應符合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等相關規劃要求。凡占用市中心城區重點區位山水林田湖草資源的項目,必須報經市政府專題會議研究同意。凡占用省道、縣道、鄉道兩側,城鎮、村居周邊山水林田湖草資源的項目,必須報縣(市)區政府專題會議研究同意。
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監管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監管工作,將涵蓋福州轄區范圍內房屋、市政、地鐵、交通、水利等全領域建設項目,實現全覆蓋。同時,福州將加強從項目立項審批直至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管。
在審批階段,發改、建設、交通、規劃、國土、水利、林業、環保等審批部門將協同配合,在不增加項目審批環節和材料的前提下,要求建設單位在各審批資料中包含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有關內容。
比如,在立項階段,引入生態風險、生態質量、水土保持等方面評價,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在規劃階段,必須考慮項目對環境的尊重與適應原則;在設計階段,若缺少場地保護修復內容,將判定為綠色建筑設計不合格。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管同樣重要。按要求,開工前,生態保護會責任到人;施工時,將鼓勵推廣裝配式等工廠化施工工藝,減少現場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建設、交通等部門與林業、國土、水利等審批部門聯合驗收,確保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措施落實到位。”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前,必須對施工單位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作為是否完成施工合同的指標之一,“沒有達到修復要求的項目,將限期修復;嚴重破壞生態且拒不按期修復的責任主體,將列入福州誠信體系‘黑名單’”。
福州還引入第三方考核機制,依托第三方中介機構對項目設計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任務、指標進行考核、評價。
開展聯合執法 加強責任追究
福州將健全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責任機制,在強化屬地管理責任的同時,明確部門監管責任與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堅持“誰審批、誰負責”原則及“誰破壞、誰治理”原則。通過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監管職責及各類已建、在建項目和礦產資源開發等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守好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讓資源利用、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在監督檢查方面,除嚴格日常檢查外,還要開展聯合執法和加強責任追究。福州將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執法通報制度,重點檢查占用市中心城區重點區位,省道、縣道、鄉道兩側,城鎮、村居周邊破壞山水林田湖草資源的項目,制止非法侵占山水林田湖草活動,嚴禁出現新增違法項目。同時,加大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對城鄉建設項目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未履行生態修復治理職責等違法違規行為,福州將依法依規追究項目建設單位直接責任。對監管不到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行為導致項目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將依法追究相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責任,全方位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泉州市提出 到2020年基本消滅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2019-03-22
- 福建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2019-03-21
- 2019兩會首場“部長通道”開啟 多位新部長齊亮相2019-03-03
- 最高檢:突出辦理環保食藥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019-02-27
- 閩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山水林田湖草,一個也不能少2019-02-27
- 寧德市曬出2019年首批企業環境信用“紅黑榜”2019-02-26
- 福建全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今年全面啟動2019-01-10
- 福建省重拳整治百姓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018-11-27
-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公布9起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案例2018-11-26
- 福州首例生態環境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一審判決2018-11-2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