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福州鄉村大變樣 美了小村子鼓了錢袋子

      改革開放40年福州鄉村大變樣 美了小村子鼓了錢袋子

      老村支書張孔炎在橄欖園采摘。

      海峽網12月18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莊永強 歐陽進權 黃凌/文 鄭帥/攝)“過去村民沒什么收入,很多人去當搬運工補貼家用;現在家家戶戶在家種植橄欖樹,多數村民有私家車并在城里買了房。”在有著“中國橄欖第一村”美譽的閩清縣梅溪鎮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86歲老果農張孔炎說,全村目前有橄欖樹3萬多株,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12萬元。

      這是福州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初期,農村人外出打工;40年后的今天,農村逐步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年輕人陸續回歸。

      從外出打工

      到在家種致富樹

      今年86歲的張孔炎,是梅埔村的老村支書,他現在最大的樂趣是含飴弄孫,閑暇時到果園看看兒孫們管理的橄欖樹,或者讓兒孫開車20多分鐘到縣城逛逛。

      白河江位于梅溪鎮所在的閩江北岸山腰上,從閩清城關向北望去就能看到。

      改革開放前,村里沒有通電,村民到縣城需要沿著外福鐵路(又稱來福鐵路)軌道下山,存在安全隱患,且進一趟城要花2個多小時。

      為了改變現狀,張孔炎帶領村民一起努力,1977年村里通了電,1981年修了一條長5公里、寬3.8米的上山路。

      張孔炎說,改革開放初期,村民主要收入是種植稻谷和地瓜,以及外出打工,比如到山下的梅埔火車站搬運站當搬運工。現在橄欖種植業是白河江的支柱產業,全村目前有橄欖樹3萬多株,種植面積達2000畝,年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

      “白河江種植橄欖的歷史十分悠久。”張孔炎說,改革開放帶來橄欖樹種植的復興,近年來村里橄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橄欖品種不斷更新,高價值的優良品種大面積推廣。

      去年是白河江橄欖收成最好的年份,扣除成本,全村人均收入接近13萬元。普通橄欖每公斤僅賣幾元,白河江橄欖可以賣出幾百元乃至上千元的高價。單價最高的每公斤2000多元,按照每公斤110粒計算,每粒單價高達20元。

      現在白河江海拔150米以下的山地遍植橄欖,成為福州優勢農業的代表。

      從落后村

      蝶變成美麗鄉村

      每逢周末,前往閩侯縣白沙鎮井下村知青文化旅游點的游客都絡繹不絕。除了整潔的村容村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這里的許多民房外墻都涂鴉了帶有知青文化的漫畫和標語。

      井下村是白沙鎮唯一的革命老區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近200名城市知識青年到此插隊下鄉。

      2012年,多年在外打拼的蕭暾回村擔任村支書,他回到家鄉的第一印象是:村里一點變化都沒有,依然是一個衛生狀況差、生產蕭條的落后村,到處是旱廁、鴨棚。近年來,經過黨員帶頭拆鴨棚、拆旱廁,實行垃圾不落地,村莊面貌有了極大改善。

      它是怎樣發生蝶變的?“第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振精氣神;第二步,讓農民增收,強化發展信念;第三步,引入產業資本,發展特色旅游。”蕭暾道出了其中緣由。他說,只有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才能將生態資源變現,才能繼續投資,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村莊面貌改善后,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踏青。2016年,該村響應“一村一特色”的幸福家園建設目標,利用扶持資金邀請福州美術院校師生為20多棟民房外墻涂鴉知青文化的漫畫和標語,這讓井下村成為一個熱門旅游景點。

      村里還引進美佳麗農業公司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基地,基地內有卡丁車、植物迷宮、花海公園等一系列特色游玩項目。這些項目與紅色旅游相結合,形成互動效應,美佳麗農業公司還承諾從門票收益中提取5%作為村財收入,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業。

      目前白沙鎮針對井下、孔元、上寨、新坡、林柄、樓格等6個各有特色的村莊,以及白沙鎮轄區閩江18公里特色種植帶(主要種植橄欖、臍橙和油菜),提出“一帶一廊”的鄉村旅游規劃,將上述村莊串點成線,打造面積達15平方公里、以鄉村旅游為特色的“十里長廊”景區。

      從僅靠種養

      到多渠道增收

      白河江橄欖種植的良好發展態勢,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創業,福建白河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銳就是其中一員。陳銳外婆家是村里種植大戶,他從小就在村里長大,4年前在村里創辦了公司,幫助村里注冊了多個橄欖品牌。陳銳說,在當地政府支持指導下,公司通過用活用好黨的富民政策,并運用互聯網等新手段新渠道,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帶領村民抱團發展。

      井下村發展的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發展特色產業。2014年,井下村與融橋物業公司合作成立融園蔬菜基地,從村民手中流轉30畝土地,用于種植無公害時令蔬菜。村民的每畝土地每年可以收到900元租金,村民如果愿意,還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蔬菜,基地按穩定價格統一收購。回鄉種地的年輕人張功忠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5畝土地通過流轉給基地,僅土地租金收入就達4000多元。“原先在村里種蔬菜,銷售渠道不穩定,遇到行情不好時,蔬菜都會爛在田里,每畝的年收益不超過4000元現在我只負責種菜,其他都不用操心,每畝收益一般能維持在1.5萬元左右。”張功忠說。

      由于良好的生態環境,井下村的蔬菜基地已發展到60多畝,參與基地種植的農戶從不到10人發展到現在80多人,人均年收入增加約5萬元。

      改革開放40年來,福州培育了一批工業帶動型、特色農業帶動型、海洋經濟帶動型、休閑旅游文化帶動型、黨建帶動型、僑資推動型等不同發展模式的特色村莊,打造了一批“基礎設施良好、居住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群眾安居樂業、富有田園風光特色”的精品示范村。

      隨著農村的發展,福州農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長。2011年福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萬元大關,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65元,較197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9元,名義增長137倍。很多原本僅從事種養業的傳統小農家庭,逐步參與到交通運輸、建筑工程、鄉村旅游等二三產業中。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增收潛力被不斷挖掘出來,入股分紅、土地租金收入增多,不斷豐盈農民“錢袋子”。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