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3月5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農歷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的拗九節。這天,福州人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熬煮而成的甜粥稱為拗九粥。這碗粥或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或由已出嫁的女兒送回娘家,奉上一片孝心和祝福。
拗九粥里滋味長。從2005年至今,福州已連續15年舉辦“我們的節日·拗九節”系列活動。拗九粥從民間走來,拗九節也被賦予了新的別名——孝順節,成為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孝老愛親節日,堪稱最具福州特色的傳統節日。
從傳說到傳承 打造節慶文化品牌
福州民間相傳,拗九節源于“目連救母”的傳說。鄉人感嘆目連孝心,仿其孝行,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九煮拗九粥孝敬雙親及鄰里長輩,并沿襲成俗。
2004年,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已故)偶然發現一張老照片,畫面內容是清末民初一名婦女回家給父母送拗九粥的情形。方老感慨不已,100多年前,拗九節就是一個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的節日了。而2004年,始于草根的拗九粥已經不太“流行”,有些年輕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拗九粥。他覺得需要做點什么,喚起整個社會對孝親敬老的重視。
“當年方老一提議,我就答應了。我們聯合福州大飯店嘗試舉辦了第一次拗九節活動。”福州同利肉燕第四代傳人、閩都文化志愿者陳君凡回憶,2004年的拗九節,百名來自10個行業的老人受邀而來,圍著圓桌喝粥,其樂融融。“一位老華僑激動地拉著我的手說,這是做了一件好事,喚起了鄉情,弘揚了孝道。”陳君凡告訴記者。
當年的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方炳桂趁熱給市委文明辦寫信,建議把一家一戶的孝行放大到全社會,形成一個政府牽頭倡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孝順節”。倡議被立即采納。2005年正月,市委文明辦等部門正式發文,舉辦首屆“拗九孝敬節”,這也是福州打造“我們的節日”系列民間節慶文化品牌的開端。
15年過去了,拗九節已成為福州家喻戶曉的重大節日。“拗九節作為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慶文化,是福州市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明家庭建設、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市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系列活動、推動“申遺”等工作更好地傳承保護拗九節,讓優秀的節日內涵融入時代精神,讓這碗粥更有溫度,更能滋養文明。
今年,在做好前期申報的有關準備基礎上,拗九節正式啟動申報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擅建排污口 最高罰50萬元2019-03-29
- 福州:杜鵑花開紅似錦 萬紫千紅踏春來2019-03-29
- 滿城盡帶“黃金甲” 福州用落葉迎春天2019-03-29
- 福州部署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2019-03-29
- 福州市總工會大力推動職工溫暖工程“再升級”2019-03-29
- 福州:福道環山 綠道滿城2019-03-29
- 《人民日報》這樣夸贊福州綠道:道在林間走 人在畫中游!2019-03-29
- 福州杜鵑花似錦 萬紫千紅踏春來2019-03-29
- 4月起,福州市城鄉居民醫保費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2019-03-29
- 本月福州全市村莊種樹38萬棵2019-03-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丈夫不幸高位截癱妻子18年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