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3月26日訊 (海都記者 陳恭璋)海都訊 福州市政府昨日發布通知,《閩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控制性詳細規劃(2018年—2020年)》(簡稱閩江流域生態修復控規)已經福州市政府研究,并通過省自然資源廳等相關省直部門及專家審查同意,正式印發。據了解,該控規涉及閩清、永泰、閩侯和長樂四個縣區,總規劃面積約5716平方千米(約857.4萬畝),著力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精品工程,向“山綠水清、林繁土固、生物多樣、田豐民富”的目標邁進。
生態修復控規涉及四個縣區
據悉,閩江流域生態修復控規涉及閩清、永泰、閩侯和長樂四個縣區。其中,閩清不含古田溪流域及北部敖江流域,規劃面積約1295平方千米;永泰不含龍江流域,規劃面積約2117平方千米;閩侯不含大湖鄉、廷坪鄉等敖江流域,規劃面積約1940平方千米;長樂不含濱海新城核心區及南部江田、松下等區域,規劃面積約364平方千米。
在空間格局上,以流域為單元,構建生態保護、生態治理、水系修復和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四層生態保障體系,形成“一帶、兩溪、三區、多流域”的整體空間格局。
一帶,指閩江干流及一重山生態帶,地跨閩清、閩侯和長樂;兩溪,指梅溪和大樟溪兩個閩江下游主源頭干流沿線;三區,指黃楮林和閩江口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屬于省級保護區的長樂海蚌資源增殖保護區;多流域,指規劃區范圍內各小流域管理單元。
營造生態鳥島方便水鳥覓食
閩江流域生態修復控規還公布了四縣區項目清單。其中,長樂的閩江河口自然保護區有多個項目,包含閩江河口濕地厚東區水鳥棲息地修復工程,規模為200畝,通過營造生態鳥島、營建水體深淺不一的棲息生境、種植鄉土植被恢復植物群落、造水閘等工程,將生態監測站附近的區域改造成適宜不同水鳥停歇、取食的高潮位水鳥棲息地。
還有一個項目是,閩江河口濕地中華鳳頭燕鷗等珍稀瀕危水鳥搶救性保護工程,劃定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大杓鷸、大濱鷸和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水鳥核心保護區域,面積為100畝;將加大巡查力度,嚴禁外人進入;加強珍稀瀕危水鳥宣傳;建立視頻監控系統,加強珍稀瀕危水鳥科研監測。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長樂閩江河口候鳥北歸 今冬再見2019-03-27
- 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旅游名片:鳥兒天堂 花海世界2019-02-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3月30日,家樂福“地球一小時”如約而至,求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