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人們在此刻祭奠先人、慎終追遠、寄托哀思,這樣的習俗從古至今延續下來。
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生活的節奏加快,有些人不能堅持在清明回鄉祭掃,有些人選擇在網上祭奠,也有些人也開始選擇清明休假游玩。清明的習俗會離我們遠去嗎?清明節前夕,人民網記者在福州進行一番采訪。
“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忘”
“清明節是老百姓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忘!”60多歲的林蓮平是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金城社區居民,她告訴記者,她們家里一直非常重視清明祭祀的傳統。
“要上集市買鞭炮,準備紙錢,要做菜,要準備水果、魚丸作為貢品,祭掃的時候全家一起出動。”林蓮平回憶,小時候,每年到清明節,全家都忙祭祀。直到如今,她仍然堅持著清明回到鄉下祭掃的習慣。
最近幾年,隨著政府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祀,老人也慢慢接納了新的祭祀方式。林蓮平說,現在家里祭祀已經不放鞭炮不燒紙錢了,但是每年都會回到鄉下,給逝去的親人準備一些貢品。
“文明環保嘛,心意到了,祖宗也會明白的。”林蓮平對政府部門的倡議表示支持。她還說,清明祭祀需要一個儀式感,如果不能親臨現場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記者走訪中發現,像林蓮平老人一樣的市民仍然有很多,無論身在何方,多忙多遠,清明回鄉祭掃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家族的紐帶,這種情懷把一家人連在一起。
“觀念淡了,傳統簡化了”
清明前夕,記者在福州市三山陵園見到了今年40歲的市民陳女士。她告訴記者,她打算先來祭掃一下然后再利用假期出門游玩。“相比于過去,我覺得現在清明節祭祀傳統變得更加簡潔,分量也沒有過去重了。”
陳女士回憶,小的時候每到清明,一家人都要聚集起來再去給祖宗敬香。而現在,為了能騰出假期,她可能會提前來祭奠一下,如果沒時間就讓親戚代掃一下。
“畢竟現在生活節奏快,有的年輕人工作離家很遠,如果跑一趟假期就沒了。”陳女士說。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有陳女士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有的因為事業、學業,遠離家鄉;有的想利用假期踏青出游,好好休息一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些不能在清明回鄉祭掃的人,選擇在網絡上祭奠親人、寄托哀思。
“網上祭祀也是清明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打開電腦,記者在網上輸入“祭奠”關鍵詞,天堂網、祭祀網、燭光會……不少祭奠網站都可以為民眾提供一個網上祭奠、掃墓的平臺。記者看到,很多網友在網上建立紀念館,寫下留言,為逝去的親友祈福、紀念。一家建于9年前的網站介紹,他們已經為數十萬生命提供上億次祈福。
針對這種現象,民俗專家、福建文史研究館原館長盧美松認為,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網上祭祀的方式繼承或者弘揚的仍是傳統祭祀體現的精神。
“過去群眾祭祀先祖、祭祀神靈,會點蠟燭、點香、放上貢品,這都是表達心意的東西。社會發展到當下,環境條件也發生了變化,祭祀方式也會隨之變化。年輕人用科技手段在網絡上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仍然體現了中國傳統祭祀的觀念與價值,具有新時代的特征。”盧美松如是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建省組織開展殯葬服務單位安全隱患排查2019-04-05
- 清明祭掃 請注意這5個防火要點2019-04-04
- 福州:綠色祭掃 樹立新風2019-04-03
- 印尼獅航:11月乘客總人次微降不超過5%2018-12-10
- 31省機構改革方案全出爐 不少地方設置這些新機構2018-12-04
- 網紅之“涼”的警示:三觀跑偏、道德失范被封殺2018-10-22
- 成吉思汗廟舉辦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年祭)大典2018-10-19
- 印度建立數據庫加強槍支管理2018-07-19
- 哈里王子本周六大婚 梅根嫁入英王室后面臨諸多禁忌2018-05-14
- 保稅港區綜合黨委開展“緬懷先烈 清明祭掃”活動2018-04-0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北三環兩工程車追尾 消防破拆救人2019-04-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