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閩侯法院全省首創“智管模式”初見成效
速裁團隊法官開庭審理案件。(閩侯法院供圖)
海峽網4月10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陳建鋆 張存金)為破解案多人少這一難題,閩侯法院創新探索出一套案件流程“智管模式”。今年1月試行以來,全院共結案2425件,同比上升63.1%;一季度案件結收比84.77%,結案率位列全市基層法院第一。
見效如此顯著的案管新模式,到底有何奧秘?簡單來說,可概括為“三分法”,通過“分色預警、分類化解、分級管理”,進一步釋放潛力、優配資源、激發活力,從而提高審判質效水平。
分色預警
訴訟服務中心職能最大化
如何有效提升辦案質效?閩侯法院審判管理改革第一步瞄準了最前端的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承載著法院立案職能,過去對于新收案件,中心只是根據案由進行簡單地登記,然后分流到各業務部門。”閩侯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主任林芬說,智管模式下,注重充分發揮訴訟服務中心服務審判工作的職能。
如今,訴訟服務中心立案窗口不僅負責立案登記,還身兼“導診員”的角色,依據復雜程度、信訪風險、送達情況等對案件進行把脈問診,并將案件劃分為“綠、藍、橙、紅”四色三類。
據介紹,法律關系簡單、被告能送達的簡易案件裝綠色案件袋;普通案件裝藍色袋;風險高、需要重點追蹤的案件裝紅色袋;同時對需要公告送達的案件貼橙色標進行醒目提醒。
“通過分色醒目分類,將不同案件分流,實現了案件訴前調解、速裁、專業審判團隊無縫銜接、快速轉換,梯次化解矛盾。”法官助理丁秋云舉例,比如訴訟服務中心接收到一起買賣合同案件,中心分流員經過初步審查后,判斷可通過訴前調解解決,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就會依規進行調解,若訴前調解不成功或案件復雜的,立案后再轉給相應的專業審判團隊化解。
記者了解到,在案多人少這一矛盾中,送達一直以來是制約審判效率的大難題。為破解送達瓶頸,此次改革中,閩侯法院前移送達關口,在訴訟服務中心組建專門送達小組,實現收案時隨案同步生成訴前調解材料,并在線移送送達小組進行前置送達,加快了案件調解效率。“通過調解前置、集中送達,第一季度我院成功化解案件1354件,平均送達時間縮短7天。”閩侯法院黨組成員、審管辦主任江彬介紹。
閩侯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閩侯法院供圖)
分類化解
從源頭減少訴訟增量
日前,市民郭先生因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來到閩侯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法官助理邱勝利為他提供指導并告知了訴訟風險,經過一番考量,郭先生選擇了訴前調解程序。沒幾天,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原來以為要打官司,怎么也得個把月的時間,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郭先生感嘆。
郭先生是來立案的,但他還沒有實際立案,糾紛就已經解決了。這就是閩侯法院“智管模式”的第二招——分類化解。
“在收案過程中,我們通過建立風險評估報告機制,引導當事人合理選擇仲裁、調解等糾紛解決辦法,從源頭上‘做減法’。”丁秋云介紹。
在強化訴源治理中,閩侯法院改變“所有事務大包大攬”的管理模式,把適合由社會力量承擔的司法輔助事務交給市場主體、社會力量。今年,該院與12個部門和行業、調解組織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在縣工商業聯合會設立訴調對接調處中心,設立駐法院機關及5個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駐法院律師調解室,還依托“閩侯微法院”小程序開通在線調解平臺,設定調解前置程序,同時選聘13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特邀調解員,壯大調解力量,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立體式的閩侯多元解紛新模式。
“遇到離婚、民間借貸等案件時,我們就邀請當地的特邀調解員來幫忙;遇到勞動仲裁類的案件,就請縣勞動仲裁委的工作人員來調解。”邱勝利說,今年以來,閩侯法院訴前化解糾紛3546件,成效顯著。
分級管理
讓法官專注審判核心事務
據了解,閩侯法院現有員額法官41人。2018年,閩侯法院受理案件1.2萬余件,一名員額法官年均辦理案件近300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在分色預警、分類化解之后,是最關鍵的分級管理。”江彬介紹,分級管理的法寶是充分發揮法官助理的作用。過去,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工作同質化,二者工作內容混雜,沒有明顯區分,大量審判輔助事務仍需要法官親力親為,這讓法官陷入繁冗的事務性工作中無法脫身。
智管模式下,閩侯法院結合內設機構改革,多渠道增聘法官助理,法官助理從原來的十幾人擴增到如今的53人,在確保普通團隊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1+1+1”配比的基礎上,還按照“1+N+N”模式組建速裁團隊。“在全面梳理司法輔助事務基礎上,將證據交換、調查取證、訴前調解、爭點歸納等流程前置到收案階段,由法官助理提前介入歸納爭點,并形成庭前報告。”閩侯法院立案庭庭長歐陽秀介紹,員額法官負責訴訟程序指揮、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核心事務,實現審判輔助事務真正剝離。
“如今在法官助理的配合下,一個上午可以開5個庭,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法官陳菁菁說。
而法官助理雖然工作內容增加不少,但通過承載大量接近審判核心的輔助事務,也充分激發出他們的辦案潛力。“現在我一個季度能輔助辦理100件案件,以前全年也就160件左右。”邱勝利說。
在“1+N+N”模式的高效配合下,今年一季度,閩侯法院速裁團隊2名法官審結案件672件,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縮短8天。“智管模式”也讓常往閩侯法院跑的李律師感到明顯變化。“這幾年法院受理案件越來越多,以前到各法院提交材料后,總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到書記員的電話。今年到閩侯法院立案,沒幾天法官助理就聯系我們了,而且不少案件很快就能結案,審判效率越來越高。”
“通過搭建以時間為橫軸、以事件為縱軸的大數據智管系統,實現對案件靜默化監督、動態化跟蹤與可視化管理。”丁秋云說。更讓人期待的是,在經過一季度試行后,閩侯法院正全力打造“智管模式”線上大數據系統,這將助力審判質效水平再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清東橋鎮游客集散中心正式動工 計劃明年投2019-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