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代喜娘辦了場福州民俗模板婚禮
陳夏玉講解如何為新娘“添花”。
海峽網5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 文/攝)這些年在福州人的婚禮上,常見喜娘的身影。可你見過80多位專業喜娘共同操辦一場婚禮嗎?昨天,在閩侯上街聯心村就出現了這種盛況,讓不少路人大飽眼福。
昨天的新郎名叫張志強,迎娶的是同村姑娘張思。新郎的母親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喜娘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夏玉,她和兩個妹妹(陳秀珍、陳秀蘭)組成陳氏三姐妹喜娘隊,獲得過福州首屆喜娘大賽的冠軍。2012年陳氏三姐妹為了傳承喜娘文化,成立了閩都喜娘文化傳習所,2014年她們又帶頭成立了福州市喜娘協會。
在籌辦兒子婚禮過程中,作為喜娘協會會長的陳夏玉想到,平日喜娘都是各自為戰,不如借兒子結婚的機會辦一場具有模板性質的福州民俗婚禮,既可讓年輕喜娘有更好的學習實踐機會,又可以增進喜娘團隊的凝聚力。為此她向幾代喜娘廣發邀請,讓她們各自送上不同年代的祝福語,沒想到最終來了四代80多位喜娘。
上午8點不到,接親隊伍就出發了。隊伍中,一個75歲的老喜娘格外引人注目,她是陳氏三姐妹的母親林貴英,她以原生態的古樸風格,在新娘家中引導親家演示傳統的“撒麥哭嫁”,給年輕喜娘上了一課。
新娘接到家門口,該是拜堂和見廳的時候,陳氏三姐妹輪番上場主持。新人開始在親友的見證下拜天地、拜祖宗、拜高堂、夫妻對拜,即所謂的“四雙八拜”。拜堂之后就是見廳之禮,喜娘端出“孝敬茶”(茉莉花茶中加入冰糖,寓意家和萬事興,新娘很快會添丁),新娘子向男方家長敬上“孝敬茶”。
因為到場喜娘人數比較多,現場進行了分工,有人負責“請燭”,有人負責“坐床”,有人負責“吃太平面”,有人負責“滾床”,有人負責“開桶”……現場氣氛喜慶熱烈。
陳夏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福州有近3000名喜娘,多數喜娘是自學成才,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通過這么一場婚禮,實際上是對喜娘文化的一次展示與傳承。各位喜娘風格不同,但我想告訴她們,新時代的喜娘在傳承福州喜娘文化的同時,要除舊立新,摒棄陋習,做文明新風帶頭人,弘揚感恩、寬容、和諧、孝道等優良傳統,促進家庭幸福。”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喜娘:琴瑟唱彩傳閩俗2018-09-06
- 文脈頌中華:鳳髻金絲龍紋玉 琴瑟唱彩傳閩俗2018-09-03
- 文脈頌中華:鳳髻金絲龍紋玉 琴瑟唱彩傳閩俗2018-09-03
- 福州喜娘習俗:傳統與創新兼具的禮儀文化2018-03-05
- 文化傳習 閩侯上街鎮開班培訓“喜娘” 2017-02-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六旬老人突發癲癇病 180路公交司機忙救2019-05-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