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從明代“獎學田”到如今基金會 永泰汪氏重教獎學家風傳承300年

      從明代“獎學田”到如今基金會 永泰汪氏重教獎學家風傳承300年

      永泰大洋鎮汪氏宗祠大廳,“博士”牌匾與古老的“文魁”牌匾相得益彰。

      海峽網5月16日訊 (福州晚報記者 周甬 陳木易/文 石美祥/攝

      13日上午10點,永泰大洋鎮汪氏宗祠。

      84歲的汪孝云特地翻看了一下墻壁上的日歷,隨即打開抽屜,認真清點里面的祝賀小座牌和自制的紅底喜報。13年來,他一直保持這個習慣。

      又一年高考將至,想到去年家族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錄取突破歷史新高,老人臉上難掩自豪。相比市面上制作精美的獎杯和證書,這一個個物件顯得有些簡陋,但汪孝云卻將它們十分珍惜地捧在手心。

      作為一種傳承和發揚,永泰大洋鎮汪氏300多年堅持重教獎學之風的故事,在老人的口中娓娓道來。

      重教獎學寫入汪氏祠規

      地處大洋鎮埔頭村的汪氏宗祠占地約18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天啟年間,這里既是汪氏家族祭祀議事的場所,又是他們傳承歷史聚凝人心的載體。因為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汪氏宗祠在1999年被列為福州十邑名祠,2002年錄入福建省文化廳主編的《八閩祠堂大全》,2005年入編《中國祠堂大全》。

      據汪氏后人、大洋文化站站長汪家珍介紹,汪氏一族是在明代永樂年間,從安徽太湖遷徙于此。目前,汪氏均居住在大洋鎮的埔頭村、康樂村和溪乾村,約5300人。

      在宗祠里,記者看到許多柱子上鐫刻著大幅楹聯,內容除了和睦鄰里、與人為善外,更多的是教育兒孫成才報國和立志耕讀。如“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在讀書”“江山如此多嬌是炎黃子孫當報國,宇宙多少奧秘作中華兒女誓必成才”等等。在宗祠正廳的墻壁上,還貼著汪氏子女高考及考研錄取的一覽表。

      “300多年來,我們汪氏一直堅持重教獎學,并把它寫入汪氏祠規當中。受這一傳統的影響,子孫們十分勤學上進,人才濟濟,這也是最讓我們汪氏人引以為傲的地方。”汪家珍說,汪氏宗祠還打破輕視女性的舊俗,在專業領域取得驕人成績的汪氏女性,同樣可以懸掛牌匾于祠堂大廳。1991年,汪麗萍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她的“博士”牌匾就懸掛于祠堂大廳里。

      從明代“獎學田”到如今基金會 永泰汪氏重教獎學家風傳承300年

      宗祠內貼著每年汪氏子女高考及考研錄取的一覽表。

      設立基金用于獎學

      追溯汪氏的重教獎學傳統,就要從明代的“獎學田”說起。

      曾任汪氏宗祠理事會理事長的汪孝云說,自明朝天啟年間開始,汪氏家族內設置了“獎學田”,專門給家中有學子的家庭耕作,收入不用上繳,用作子女學費。

      “獎學田”的設置,在汪氏子孫內興起久盛不衰的重教獎學之風。這一舉措鼓勵了不少家境貧寒的汪氏子孫奮發讀書,立志成才報國。汪孝云介紹說,近現代時期的汪氏后人,人才輩出。從民國起,有任縣長、將軍、團處級以上40多人。其中,還有英名刻于馬江海戰烈士碑的汪齊金、汪齊善兩兄弟。

      隨著時代的變遷,“獎學田”的做法在上世紀50年代停止了。但是興學重教的風氣,在汪氏家族中仍一直流傳不斷。

      2006年,在退休老教師汪其越的倡議下,汪氏眾多長輩決定恢復獎學的優良傳統,此舉得到鄉賢的大力支持,當年正月他們就募集了25萬元資金,正式成立“龍門汪氏教育基金會”。這也成了永泰當地最早的民間教育基金會之一。

      從明代“獎學田”到如今基金會 永泰汪氏重教獎學家風傳承300年

      宗祠立有英雄碑,每年考上大學的汪氏學子都要在此拜謁。

      13年獎勵學子345人

      汪孝云說,每年8月中下旬,基金會就會組織報喜隊,從祠堂出發,一路上鑼鼓喧天為學子送上喜報、獎學金。獎學金按本一、本二、碩士的標準分別放發800元~2000元不等金額。發喜報的當天,宗祠還邀請家長陪同學子一起來祠堂拜祖感恩。學子拜謁“英烈碑”,恭聽中法馬江海戰英烈汪齊金、汪齊善的事跡,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此外,對于家庭困難的學子,基金會會給他們發困難補助金或給予無息貸款資助。

      “2006年,只有10多名學子獲得獎金。此后,每年獲獎的學子都在增加,特別是去年,在增加了碩士研究生也能享受同等獎勵后,人數增至目前歷史最高的39人。”汪家珍說,13年來,教育基金會已給345位考取本科以上的學子送去喜報和獎學金,同時還給作出一定成績的教師也發放了獎教金,總共累計100多萬元。

      由于汪氏教育基金這類民間基金會樹立起的榜樣,讓越來越多的鄉親學習仿效。據永泰縣教育部門統計,目前永泰已有7個教育基金會登記備案,還有5個正在籌備并即將成立。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XX00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观看视频|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