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法集資換“新馬甲” 怎么破?做到“三看三思三不要”
海峽網5月2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非法集資手段花樣翻新,該如何防范?昨日上午,由福建省金融監管局、福州市金融監管局聯合主辦,鼓樓區政府承辦的2019年福建省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集中宣傳活動在三坊七巷舉行,提醒大家防范非法集資六種主要作案手段。
(一)承諾高額回報,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故事。不法分子為吸引更多的群眾,往往許諾投資者以獎勵、積分返利等形式給予高額回報,有些回報率高達幾百倍。
(二)編造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一步步讓群眾落入圈套。不法分子或以種植養殖再回收、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的名義,或編造虛假項目,或以商鋪返租等方式誘騙群眾。
(三)混淆投資理財概念,讓群眾在各種新名詞前失去判斷力。有的不法分子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等名詞迷惑群眾,假稱為新的投資工具或金融產品;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消費增值返利、電子商務等新的經營方式為幌子,誘騙群眾投資。
(四)裝點門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應騙取群眾信任。不法分子往往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以實際經營活動掩蓋其非法目的。
(五)利用網絡,通過虛擬空間實施犯罪、逃避打擊。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務器設立網站,發展人頭一般用代號或網名。有的不法分子還通過網站、博客、論壇等網絡平臺和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誘騙群眾。
(六)利用精神、人身強制或親情誘騙,不斷擴大受害群體。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系,以高額利息誘惑,非法獲取資金。
福建省金融監管局相關人士表示,防范非法集資要做到“三看三思三不要”。
三看:一看是否取得工商營業執照;二看是否取得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準文書,理財產品是否在其批準的經營范圍內,沒有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文是不能銷售理財產品的;三看資金投向領域是否安全可靠。
三思:一思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二思理財產品是否符合市場經營規律;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三不要: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紹、專家推薦;三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
另悉,“福建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微信公眾號昨日正式上線,今后市民可以通過該公眾號學習了解防范非法集資的各種知識和典型案例,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建防范非法集資集中宣傳啟動 構筑線上線下多層次宣傳2019-05-22
- “福建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微信公眾號上線2019-05-22
- 三明100多名老人共被騙450余萬元,只因輕信這件事……2019-03-27
- 上杭舉辦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2018-12-29
- 提供虛假資料注冊公司并非法集資 一企業被吊銷執照2018-12-21
- 廈門各區創新監管與宣傳方式 鏟除非法集資滋生土壤2018-11-15
- 福建省處非辦、省總工會聯合發布遠離非法集資倡議書2018-09-06
- 辨識非法集資 老年人謹記“三看三思三不要”2018-08-08
- 三明明溪法院審理一起非法集資案 涉案金額達3億余元2018-07-24
- 參與非法集資人數呈上升態勢 處置條例亟待出臺2018-07-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地鐵6號線又有新進展 營前站屋蓋鋼結構封2019-05-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