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海峽網5月29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福州臺商投資區羅源松山片區內的群力塘地塊是片區開發建設的核心地帶,也是福州新能源汽車零件項目的啟動園。地塊征收過程中,因涉及耕地面積大,一時無法獲批,影響后續建設。為保障園區順利招商、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今年2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領導帶隊深入一線,查實情、解難題,指導投資區開展全方位項目論證,促進了項目用地的順利獲批。
群力塘地塊用地獲批,是資源規劃部門在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方面的縮影。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優化審批流程,成立服務專班,重大項目實行專人負責,全鏈條服務,有力促進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順利落地。
全程跟蹤保障用地需求
聯合三家華僑企業共同建設,擁有點對點合作的海外分園,涉及食品產業、跨境貿易等重點領域……乘著“海絲”發展的東風,擁有諸多優勢的福州市元洪投資區已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構建跨國經營體系的首選地。然而,今年初,突然收緊的填海管控政策,為項目的建設帶來新的難題。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務院此前的要求,新增圍填海項目的審批都已停止。然而,元洪投資區內仍然涉及386公頃的規劃用海。位于江陰半島的江陰港城經濟區,臨港工業用地同樣爆滿,發展空間受到極大制約。
為了保障項目用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助推申報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一方面在第一時間向省自然資源廳和省發改委匯報,提請研究,同時積極對接地方政府,迅速生成報送部級聯席會議所需的項目材料,并跟蹤做好后續保障工作。4月10日,兩處重點項目用海得到自然資源部重點支持,用海需求有了保障。
兩處重點項目的順利落地與發展,在福州并非個例。為了保障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實行全程服務,針對每個重點項目安排專人,從招商至落地建設全程跟蹤,實時掌握進度,及時協調問題。各職能部門也指定一名領導建立工作專班,按項目制訂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實行點對點精準對接。
“我們還著力盤活現有存量,挖掘土地潛力,保障其他項目的用地需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該局盤活清理了批而未供土地6.23萬畝、供而未建土地1.29萬畝,下一步,將以盤活園區存量用地為重點,建立數字化平臺,對項目產業類型、開發利用現狀、發展潛力、提升改造意愿等進行全程跟蹤,運用平臺考核監管。通過政府收儲、改造升級等方式盤活整合存量用地,為發展創新型產業和完善園區配套功能騰出更多發展空間。
科學規劃引導產業發展
保障項目與產業用地,既需要點對點的跟蹤式服務,也需要科學規劃,從源頭上解決用地需求。2017年,我市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對市域產業進行了科學布局,引導各地發展創新型產業與先進制造業。
“在總規統領中,我們就提出了‘兩帶、三區、多點’的市域產業空間格局,明確產業發展主導方向和空間格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帶”為吸引創新型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沿江向海創新產業帶、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福州—福清先進制造產業帶,“三區”為西部兩岸創新發展集中區、馬尾創新發展集中區、濱海新城創新發展集中區,“可以說統領性地確定了未來產業集中發展的主要空間,并制定了相應配套管制措施,為我市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有力的空間保障”。
重點產業基地用地,在規劃伊始也同樣得到保障。今年2月,我市提出著力培育有特色、有優勢、成長性好的16個產業基地,包括化纖產業基地、顯示產業基地、光電芯片產業基地等。文件印發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即組織人員對16個產業基地的用地邊界、用地規劃等進行了梳理,并與生態環境、林業、海洋等其他專項規劃進行比對,發現、協調、解決各規劃之間存在的矛盾,確保重點產業基地能夠順利落地。
“我們也積極推動現有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對他們的更新改造、空間形態進行統籌把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州軟件園利用土地少、配套設施不足,規劃中便重點整合配套用地,梳理交通,補齊配套設施;金山工業園區需要提升相關產業,規劃中便基于評估狀況,按照不同區域提出重點區域整體重建、企業自主聯動重建、土地收儲擇機開發三種模式,并以“電子信息+AI”為核心,適當引進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產業,建設創新服務配套完善的現代創新園區。
規范審批促進企業轉型
隨著國務院出臺工業用地增容不再收取土地價款的政策,福州也于2017年出臺了針對金山工業園區與創新型產業用地的意見,四類高新產業及五城區工業園區內發展創新型產業的存量工業用地,可分別增加容積率至1.6以內或2.0以上。然而,其他園區內的工業項目仍然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審批,準入無門檻、標準不統一、機制不健全,規范審批機制迫在眉睫。
“為保證增容政策的延續性,我們從適用范圍、審批條件、收費標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可實施、可執行的操作規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規明確了適用范圍,劃定了允許增容的五個工業園區、產業類型及達稅標準;大幅提升了園區開發強度,產業項目容積率按控規上限確定,可提高到3.0,確定了增容標準與收費標準,哪些項目無需補繳土地出讓價款、增容審批流程在新規中一目了然。
項目審批流程與批后監管也得到規范。“現在統一由企業提出申請,園區和發改部門進行審核,我們則按規定辦理審批,簽訂合同,企業也將受到園區管委會的批后監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機制規范后,轉型方向更清晰了,扶持力度更明確了,企業轉型升級也有了“定心丸”。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觀道路2019-05-29
- 福州:數據共享 減負提效2019-05-29
- 眾多物流黑科技有望在榕落地 包裹“鋼鐵俠”幫你送2019-05-29
- 福州啟動汽車電子“病歷”系統建設2019-05-29
- 濫用遠光燈 10名司機受罰2019-05-29
- 分道通航來了!閩江口水域船舶下月起實施?定線制和報告制2019-05-28
- 福州全力打造“2.0版”營商環境 企業開辦縮減至3個工作日2019-05-28
- 福州森林建設再添國家級榮譽 福建唯一受表彰城市2019-05-28
- 福州舉行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學術研討會2019-05-28
- 空軍開始招第12批女飛行員 福州設初選檢測站2019-05-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閩江口水域將開通“海上高速路”2019-05-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