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活現剪紙魅力
小朋友們在學習剪紙技術。
小朋友們在聆聽剪紙故事。
非遺剪紙三坊七巷長卷是袁秀瑩、吳秋鳳的精美之作。
拿出手機QQ掃一掃,一段以剪紙為題材的趣味動畫片就呈現出來。借助AR技術,觀眾可真切地感受剪紙文化、聆聽剪紙故事、學習剪紙技術。
6月3日,利用科技活現剪紙魅力,山西靜樂與福建柘榮非遺剪紙交流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開展。展覽以“閩晉剪紙聯動,非遺融合科技”為主題,將在郎官巷32號持續一個月。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柘榮縣文體和旅游局及山西灌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是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山西靜樂剪紙互動教育巡展”的第二站。此次展覽系南北雙方在剪紙文化歷史發展與藝術特征等方面的第一次交流。
本次展出的作品近百幅,全部為兩地的剪紙精品。題材涉及窗花、歷史人物、民俗風情、名勝古跡等,技法多樣、風格各異。除剪紙作品外,由福建省剪紙協會推動開發的剪紙文創品與書籍也亮相。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設置的“講故事學剪紙”親子互動體驗區吸引了不少家庭參與。臨近端午節,主辦方還邀請了專業老師教授端午節主題剪紙。據介紹,借助科技手段和現場演示教學互動,展覽讓孩子們對剪紙有了立體化的了解和認知,以達到非遺活態傳承的目的。
當天的展覽開幕式后,閩晉兩省剪紙非遺相關負責人及嘉賓就剪紙文化的發展如何實現創新、如何實現科技與剪紙的有機融合、如何實現市場效應與經濟效應雙贏等話題進行了研討。嘉賓們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借助技術的力量傳承文化遺產的路徑正變得越來越寬闊,也越來越清晰。可更多地通過互聯網科技,活化剪紙,讓更多的人認識剪紙、接觸剪紙、參與推動剪紙非遺的傳承和發展。
據記者了解,我省正積極推動文物和非遺的數字化保護,依托AR技術,可將非遺展品三維立體地呈現在手機上,把“非遺”帶回家,改變了傳統的觀展方式。目前已完成的AR非遺項目包括南音、媽祖信俗、中國剪紙、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福建木偶戲、壽山石雕、惠安木雕技藝、福建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等。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柘榮剪紙:“剪”回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2019-05-14
- 漳州非遺剪紙守藝人進軍營 尋找新的守藝傳承人2019-02-18
- 福建窗花剪紙藝術作品展開展2019-02-01
- 評話剪紙聚茶攤 福州市民共話幸福年2019-01-21
- “非遺”大師展絕技 傳統文化進校園2019-01-15
- “非遺”大師展絕技 傳統文化進校園2019-01-14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袁秀瑩剪紙作品展在郎官巷展出2019-01-13
- 巧手剪紙傳承非遺2019-01-11
- 內蒙古高校“非遺”過新年、迎新春2019-01-07
- 七旬手藝人剪紙玩出新花樣 傳承“非遺”文化2019-01-0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婦聯組織開展巾幗志愿者系列活動2019-06-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