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對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進行部署,提出要在應通盡通上率先突破,在惠臺利民上創新舉措,在心靈契合上深耕細作,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資源共享等領域先行先試,真正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連日來,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在我市各級各部門、在榕臺胞臺企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積極主動作為,為兩岸融合發展獻計出力,為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市委臺港澳辦:
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
6日上午,市委臺港澳辦召開干部職工大會,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并提出具體貫徹舉措。
“要求全體干部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部署和要求上來。”市委臺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發揮福州對臺獨特優勢,著力先行先試,主動擔當作為,努力在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上走前列、當先鋒、作示范。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重要論述精神,去年以來,我市全力落細落實“31條措施”、省“66條實施意見”以及福州“68條具體措施”,推動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資源等更多領域讓臺胞臺企享受同等化待遇。
“接下來,我們要發揮臺灣人才服務工作站功能,吸引更多臺灣教師、醫生、社區治理、文化創意等領域人才來榕就業。”市委臺港澳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同胞的“根”和“魂”,是共同的寶貴財富。長期以來,我市積極組織舉辦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不斷增進兩岸同胞情誼。該負責人說:“下一步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紐帶,依托在榕臺灣人才,將文化交流與人才交流融為一體,在傳承文化中探索兩岸人才融合發展的新路。”
市委臺港澳辦還提出要在對臺工作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協調各部門優化投資軟環境建設,推動在榕臺資企業高質量發展。
市農業農村局:
打造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
“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為加強榕臺農業合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著力在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重點發展特色農業。”市農業農村局對外合作處負責人張曉熹表示。
張曉熹說,近年來,榕臺農業合作從過去較為單一的互訪和學術交流發展到合作研究、共建試驗基地、共同申報科研項目等。目前,榕臺已在農業、水產、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20多個學科領域中開展雙向交流與合作。
截至2018年底,福州累計落地農業臺資項目507項,總投資12.6億美元,全市臺資農業企業191家。
“福州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有分布廣、水量大、水溫高、適于療養特點的優質溫泉。”張曉熹介紹,下一步計劃融入臺灣先進的農業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因地制宜,依托沿海、山區和平原各自特色,打造海峽兩岸最具影響力的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
市臺協會:
助力更多臺胞臺企來榕發展
“福州市在對臺工作上的各項舉措讓我們倍感貼心。”福州市臺協會會長陳奕廷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日前協會舉辦了端午聯誼活動,向在榕臺胞臺企宣傳惠及臺胞臺企措施。
陳奕廷說,作為兩岸交流交往的橋梁,協會將充分發揮“以臺引臺”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臺胞臺企做好各方面服務,堅定大家在福州扎根的信心。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5·18”期間,市臺協會與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簽訂合作協議,這是協會首次與臺灣六大工商團體之一簽訂合作協議。“接下來將從臺灣引進一些新的臺資項目,進一步加強雙方在項目交流、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平臺共建、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更多的項目在福州落地。”陳奕廷表示。
臺胞臺企:
在榕發展更有信心
今年4月,來自臺灣的東南汽車總經理助理、生技部部長呂元錦獲評福州市第36屆勞動模范。作為同等待遇的受益者,呂元錦在了解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后,對未來扎根福州生活、工作更有信心了。“福州的發展機會很多,又有眾多惠及臺胞臺企措施加持,是臺灣青年發展的熱土。”呂元錦說,他常常向臺灣大學生分享他在大陸工作生活的經驗,歡迎他們來大陸謀職就業、投資創業。
在榕創業多年的臺胞李儒欽說,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在惠臺利民上創新舉措”等,十分鼓舞人心。未來他將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更多臺青融入福州。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包粽子、掛香囊、學彩塑、看演出 林則徐紀念2019-06-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