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斗門調蓄池具備投用條件 單體體量全國第二
德國工程師在調試調蓄池設備。
海峽網6月13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文 葉義斌/攝)全國單體體量第二大的調蓄池——斗門調蓄池已完成內部驗收,13日起具備投用條件,由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統一管理、調度運行,有望緩解火車站片區遇雨易澇的狀況。
斗門調蓄池北側為二環路,西側為華林路、六一路,東側與洋下河相依,緊鄰福州火車站,是一座為集調蓄池、地下社會停車、公交停車樓、公交車保養和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市政設施。“調蓄池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于一身。”福建德萊系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調蓄池相關設備都是在德國“量身定制”后運到福州安裝的。
“這座雨洪調蓄池主要就是為了減輕火車站片區遇雨易澇的狀況。”該負責人說,16米高的調蓄池就像一個“大水箱”,暴雨期間,當洋下河水位超過5.5米警戒線時,管道入河口閘門會自動關閉,雨水就通過管道“躲”進“水箱”,待洋下河水位降至警戒線以下,再從“水箱”中慢慢“放”出雨水入河,不讓更多雨水在暴雨期間涌入火車站片區;晴天時,外管還能作為洋下河截污管使用,杜絕混接污水入河。經細化測算,調蓄池總庫容為16萬立方米,以福州火車站為中心的0.46平方公里區域內的澇水都能被“收容”其中。
如何保證片區澇水的充分收集呢?原來,有2根大“吸管”在外“迎接”。其中,長660米、管徑為2.8米的截流干管從火車站出發,沿站東路往南,一路吸納澇水直達調蓄池,通過與支管、河口閘門的配合,更好調控雨水去向;長700米、管徑為1.6米的次干管則沿華林路布設,連接截流干管和調蓄池,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
“調蓄池底部分布有15個噴射器,能實現260度作業。雨水抽排入內河后,噴射器按需啟動,通過水流的強大沖擊,攪動水體,把沉底的泥沙攪起,通過泥沙泵抽排至旋流沉砂池處理,實現調蓄池全方位‘自凈’。”該負責人說。
此外,考慮到雨水落下的強大勢能,為確保安全,池內還有一個“消能間”,通過上下間隔分布的“樓梯”,讓雨水下落期間多“繞路”,減緩勢能,再慢慢流入調蓄池內。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一老人在斗門站地鐵扶梯摔倒2017-01-25
- 福州斗門高架橋下路段積水還是比較深2016-09-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馬尾打造“政府+銀行+基金+企業”模式服務民2019-06-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