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戰后臺灣重建 船政人一馬當先
福州晚報記者管澍/文 陳暖/攝
談及船政文化對臺灣建設的貢獻,不能不提及在抗戰勝利后,大批船政學子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集到臺灣,投入戰后重建,為臺灣的海軍建設、基礎設施發展、工農業建設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甚至到今天,船政人的精神還不斷激勵著臺灣年輕人探索出一條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
船政后人陳明光。
陳明光:僅用三個月 臺灣恢復八成電力
船政后人陳明光的家庭相冊里,一張慶祝1945年抗戰勝利的全家福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就在這年秋天,他父親陳長鈞接到了時任海軍總司令陳紹寬的電報,讓其赴臺參加對日接收工作。
陳長鈞畢業于福州海軍飛潛學校。在臺灣,他擔任馬公造船所所長兼上校總工程師,后兼任臺灣海軍整建委員會工程技術組組長,及該委員會下屬的接收菲律賓美艦委員會主任,負責重建戰后海防和整建新的臺灣海軍等相關工作。
據陳明光回憶,他父親當時還兼任臺灣電力公司澎湖區主任,發電、售電給馬公市區,恢復和保障電力供應。而他父親的船政同學黃輝更是在恢復戰后全臺灣電力的工作中立下汗馬功勞。
當時臺灣被日本占領,二戰后期受到美軍的戰略轟炸,發電能力僅剩正常時期的十分之一,戰后恢復電力的工作迫在眉睫。在日本電力技術人員認為中國人起碼要花幾年時間恢復電力的情況下,時任臺灣電力協理的黃輝與大陸派去的幾十名技術人員一起,帶領臺灣專科學校的數百名師生,日夜奮戰,僅用三個月就恢復了全臺灣電力生產的八成。
船政后人劉毅。
劉毅:為臺灣海軍人才培養 先人鞠躬盡瘁
福州人劉孝鋆及其連襟高如峰都在抗戰和抗戰勝利后接收降艦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劉孝鋆的嫡孫劉毅昨日在船政文化研討會的現場與記者講述了先輩的過往。
劉孝鋆是國民政府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新中國成立后任海軍司令部研究委員會委員。抗戰時期,劉孝鋆任“江元”艦艦長,參加了設立江陰封鎖線、江陰海空戰、武漢會戰的田家鎮保衛戰等。
據劉毅回憶,高如峰1921年考入福州海軍制造學校,曾公派赴英留學。抗戰時期,高如峰任駐東南亞盟軍總部聯絡參謀,對中英兩國共同作戰貢獻頗多。1946年,高如峰任海軍接收臺澎區專員,1948年起任海軍第二基地(青島)、第三基地(臺澎)少將司令。1949年3月,高如峰赴臺工作,1962年任臺灣當局海軍軍官學校中將校長,1966年任臺灣當局“海軍司令部”督查室中將督察長,為臺灣海軍建設和海軍人才培養鞠躬盡瘁。
責任編輯:趙睿
- 華僑民族女英雄李林圖片展在漳州市圖書館開展2019-05-25
- 洪秀柱云南騰沖拜謁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2018-06-13
- 船政文化展“走進”寧波 展覽將從5月持續到7月2018-05-20
- 馬尾天馬山生態公園年底完工 主打“綠色”“船政”2017-07-07
- “七七事變”八十年:團結的我們,不可戰勝(蕭蕭話兩岸)2017-07-07
- 臺灣民生黨舉辦音樂會紀念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2017-07-07
-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2017-07-07
- “海峽兩岸船政文化與海上絲路建設”研討會下周舉行2017-06-08
- 四川95歲抗戰女兵去世 綿竹最后的老兵夫妻從此形單影只2017-03-31
- 四川95歲抗戰女兵張俊卿去世 98歲老伴痛埋紀念章2017-03-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晉安區平安家庭創建率達96.23% 宣傳活動2019-06-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