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手段打造“硬核”國土執法信息平臺
海峽網6月25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新的衛片圖斑剛剛下發,相關的用地現狀、利用規劃瞬間一目了然;幾十公里外的基本農田一有“風吹草動”,值班待命的隊員便立刻收到提醒……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智慧國土互聯網+”“兩違”執法信息平臺與大眾見面,眾多實用的新功能很快得到了市民與參展商的好評。
“平臺首批計劃建設17處試點,目前已建成6處。”市國土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國土空間地理信息平臺為依托,融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諸多全新技術,投入實戰的“兩違”執法信息平臺,正從指揮調度、預警分析、巡查管理、業務協同等多個方面提供全新科技治違方案。
智慧預警守護基本農田
守護基本農田,是保障耕地紅線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土執法支隊肩上的重任。然而,農田分布在不同地點,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為改變執法巡查既耗時又費力的情境,市國土執法支隊在全市多處基本農田旁裝上了監控探頭。
借助監控探頭和巡查系統,隊員們在手機上便可以實時觀察農田的情況。然而,人工監查難免有所疏漏,漏網違建仍會對基本農田造成破壞,執法成本和難度也隨之提高。
“把違建消滅在萌芽狀態,是監查的最終目標。”上述負責人表示,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擾,推動預警巡查的智能化,市國土執法支隊運用圖像識別技術搭建了全新的“智慧天眼”。“現在,信息平臺會通過圖像識別系統自動對攝像頭傳回的畫面進行智能比對,判斷是否有侵占農田的行為發生。一旦判定成功,系統便會自動通知執法隊員前往處置,既能高效準確地發現違建問題,又省去了隊員們不停查看攝像頭畫面的辛勞。”
“目前的技術還只能對傳回的畫面進行識別,等發出預警,違建行為可能已經發生。”該負責人表示,未來,探頭還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人的動作進行識別,全面建立基本農田安全態勢感知系統,只要有可疑行為出現,立刻發出警報,將違建扼殺于源頭。
多圖合一助力指揮調度
“利用衛星定期對監控區域進行拍攝,通過圖像對比生成疑似違建的圖斑,再前往現場取證處理,是我們每年必做的功課。”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執法信息平臺的幫助下,這項“兩違”執法領域內的老法寶又有了新變化。
深綠的地圖、遍布黃色斑點的地圖、藍綠相間的地圖……屏幕前,該負責人將一張張地圖依次點開。“這些地圖包括了用地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審批狀況等。每次圖斑下發,我們都要請出‘地圖一家子’,一張張比對,了解違建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兩違”執法信息平臺的幫助下,執法前期的指揮工作得到了新的突破。隊員們將各類地圖全部上傳至信息平臺,多圖合一。新的衛片下發之后,只要將資料輸入平臺,隊員們就可以即時了解相關要素,對現狀、規劃、批征供、衛片、基本農田等實施一體化高效分析,再調用周邊視頻,即可方便地了解現場情況。
“過去,每個圖斑都需要我們實地了解情況;現在,隊員們只需在現場復核,大大縮短了工作時間。”該負責人說,無論智慧預警還是多圖合一,都極大減少了核查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信息平臺的便捷也充分體現在了日常工作中。該負責人介紹,借助平臺,支隊可以迅速調動各縣(市、區)局、基層所、城管中隊等相關單位,快速組織力量進行拆違治違。隊員們日常的巡查工作也會生成日志,接受各方監督,杜絕懶政。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未經批準非法占用基本農田 長樂一公司被責令退還2018-07-16
- 福建省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2018-05-27
- 寧德建水稻生產功能區 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2017-12-25
- 鼓嶺230平方米違建“農家樂”被強制拆 130平方米為占用基本農田2017-11-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清市40多個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89億元2019-06-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