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市全方位多領域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整改后的軍博園。(市國土執法支隊供圖)
海峽網6月26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今天是第29個全國土地日,今年全國土地日的主題是: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節約集約”的關鍵詞再次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就自然資源存量而言,福州的家底并不充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福州當前農用地面積為1425.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31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到全國人均耕地數的24%;耕地后備資源有限,新增耕地潛力僅3萬畝;地形制約、生產效益低下等原因造成農村耕地拋荒現象突出……
“節約集約利用,一向是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思想。”市自然資源和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履行好“兩個統一行使”職責,該局正嘗試全方位多領域出發,一方面重視生態修復,治荒山,補荒島;另一方面重視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保護耕地,嚴懲兩違,繪就了一幅幅整潔有序、山清水秀的秀美畫卷。
羅源縣去年整治的荒坡已新綠初萌。記者鄭帥 攝
整治礦山 春夏秋三季同框
在羅源西蘭鄉長大的陳雄,近日回鄉探親時意外地發現了一處神奇的景觀:站在一處山坡頂端眺望,最遠方的山坡寸草不生,近處的山坡剛剛萌發新綠點點,而腳下的山坡卻已遍地綠茵,欣欣向榮。“距離不過幾百米的3座山,看上去就像在春天、夏天、秋天3個季節一樣,太神奇了!”陳雄感嘆道。
陳雄所看到的山坡,并不是什么自然奇景,而是近年來羅源礦山治理成果最有力的體現。自2016年以來,我市對羅源縣境內的關停礦山進行了全方位的生態修復,每年均有一批礦山重獲新生。前年整治的荒坡綠草茵茵,去年整治的荒坡新綠初萌,今年整治的荒坡也已灑下了希望的種子。三年整治,一年一新景,造就了“三山三季節”的景象。
羅源縣今年整治的荒坡。記者鄭帥 攝
“對礦山的生態修復,還要追溯到3年前。”羅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時,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敖江流域飾面石材礦山關閉退出工作部署,羅源縣壯士斷腕,對全縣飾面石材礦山作出關閉退出決定。然而,過度的采挖已經在青山碧水間留下了一處處“傷口”,隨意傾倒的廢石棄渣也堆成了一座座荒坡,不僅破壞了當地生態,還極易引發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惡果。
“礦山可以一關了之,但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還需要我們親手彌補。”該負責人表示,“2016年底,羅源縣政府統籌規劃,分批推進石材礦山整治工作,重點修復各類荒坡。”
坡面穩定之后,綠化工作也隨即跟上。羅源縣在荒坡上種上馬尾松、木禾、紅葉石楠等樹苗,再以狗牙根、野菊花等草籽搭配,重新構建自然生態。荒坡周邊的礦區也被一并納入整治,鋪上草皮,種上鮮花。在洋坪礦區周邊,一片小小的油菜花田才剛剛度過花期。“過去這里是礦區,現在要變成旅游點啦!”周邊的村民笑道。
風景如畫的東洛島。記者池遠 攝
無人島嶼 探索開發新模式
網絡上,長樂東洛島的名字總是與旅游攻略脫不開聯系。這座位于長樂區松山鎮東側,因外形酷似處女座而被網友們親切地稱呼為“處女島”的無人小島,以其美麗的沙灘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成為不少驢友運動露營的首選地。然而,驢友不知道的是,島上的美麗風景,同樣離不開生態修復的功勞。
“早在2014年1月,長樂東洛島便獲得了國家1.06億元的資金扶持,用于開展海島生態修復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歷了漫長的規劃與前期準備,2017年底,東洛島的生態修復工作正式開始。
無人定居的原生態海島為何還需要生態修復?上述負責人介紹,無人定居,并非意味著不需要保護。“臺風等惡劣天氣同樣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加上近年來上島游客的增多,人為活動不斷增加,東洛島的面積較小,生態環境脆弱,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在島上,記者看到,船只靠岸處的沙灘干凈整潔,白沙碧海映著藍天白云,一片安靜祥和,而翻過山頭的另一面沙灘則布滿了泥濘與灰土,被海水沖上岸的各類垃圾散落在沙灘上,周圍的山體也有多處斑駁,裸露的巖石隨處可見。
“整理沙灘與植被修復,便是我們生態修復的重點。”上述負責人介紹。據悉,在生態修復完工之后,東洛島上還將進行一系列開發建設。
“福州共擁有837個島礁,占全省海島數的37.8%,其中共有803個無居民海島,在保護海島生態環境的同時對島嶼資源進行開發,是我市發展海洋經濟、實現‘海上福州’再出發的重要支撐。”上述負責人介紹。
長樂文嶺鎮山邊劉村耕作層利用試點后,農作物產出提高不少。記者池遠 攝
表土剝離 為萬頃良田搬新家
“經過改良,田里的產量至少提高了一半!”望著田中綠油油的蔬菜,文嶺鎮山邊劉村村民劉國艇笑開了花。在他的身后,一輛滿載著泥土的大卡車正向著村莊的另一頭駛去。車上裝的可不是普通的渣土,而是肥沃的耕作層表土。
“自然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200年,而1厘米厚的耕作層土壤更是需要200年至400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然而,一旦建設項目占用了耕地,肥沃的表土往往只能被當成普通的土料或直接廢棄,浪費驚人。”
為了保護耕地資源,讓更多優質耕地“起死回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后在福清,長樂一帶啟動了表土剝離的試點工作。
天津大學分校區項目便是表土剝離的試點之一。據介紹,該項目的配套路網建設共涉及3200畝耕地,大多數均為五等地至六等地,是寶貴的優質良田。記者在現場看到,田埂兩側已經被挖出了一個巨大的坑,地平面與周邊地塊相比較有了明顯的下降。遠方的田中則堆起了一個大土堆,幾輛貨車正忙著裝運。“剝離的對象是耕地上方三十至五十厘米的表土,這個項目目前已完成了480畝的表土剝離,獲得了近10萬立方米優質土壤。”現場施工人員說。
“坐上”貨車行駛半小時,首批優質表土便到達了位于文嶺鎮阜山村的“新家”。改良后的土壤,獲得了廣大農戶的一致好評。劉國艇便是試點的首批受益人。在改造前,他耕作的20余畝土地屬于八等旱地,土壤貧瘠,部分田地只能拋荒;改良之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以前只能種一些地瓜,花生,洋蔥,現在已經種上了青菜和大蒜!”
“表土剝離的模式,在耕地豐富的平原地區有著很高的推行價值。”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表示,他們計劃在連江,馬尾等平原地區逐步推行,讓更多良田失而復得。
福清26度農場違規建起大棚房。(市國土執法支隊供圖)
專項行動 整治大棚房
建起游樂場,擺起坦克模型,搭起軍營帳篷……借助優美的風光與充滿創意的游樂設施與主題,閩侯軍博園與福清26度農場成了許多市民假日出游的目的地。然而,在市國土執法支隊的眼中,這幾處園區還有著另外的名字:大棚房。
“大棚房問題,指的就是以建設農業設施為名,實際則進行非農業建設。”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福清26度農場雖宣稱為農場模式,實際上卻是以游樂場,鄉村住宿等為主的接待觀光場所,軍博園占用25.27畝的耕地,卻建成了軍事裝備的科普與展覽場所。“這類不規范利用往往占地面積大,破壞面積大,且隱蔽性更強,觸碰了耕地保護的紅線,使得耕地農用地非農化。”
去年9月起,我市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大棚房的專項整治清理行動。摸排大棚96428處,最終發現大棚房問題127宗,占用土地765.26畝,其中耕地415.33畝。
“針對省里下發的8005個疑似圖斑,我們也組織技術力量認真比對核查,未發現新增大棚房問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這127宗大棚房已全面完成整治整改,366.46畝耕地恢復用途。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五城區14個服務點可查詢打印不動產登記信息2019-06-26
- 福州城市內河管理辦法實施細則12月1日前出臺2019-06-26
- 今年5~6個臺風將登陸或影響福州!強度偏強2019-06-26
- 福州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立法2019-06-26
- 福州“國六”標準實施時間暫未定 部分車商開始促銷2019-06-26
- 福州53名司機濫用遠光燈 分別處罰款100元、扣1分2019-06-26
- 福州創新人才引進機制 市校企三方合作引進人才2019-06-26
- 福州:?違規坐地鐵 近期查處77起2019-06-26
- 福州首屆千人廣場舞大賽啟動 活動持續至10月2019-06-26
- 福州計劃3年建成完整污水主干系統2019-06-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對標 “三個福州”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19-06-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