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住戶有了新身份 老城區煥發新生機
監督員林鐵肩(左一)正在與工作人員商議方案。 (永泰縣街區辦供圖)
海峽網7月4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 葉欣童)近日,修復后的永泰登高山歷史文化街區內,新安井、三落厝、仰止樓、秀才樓等景點吸引了眾多游客。短短500米的街區,道盡了永泰歷史,延續了老城記憶。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在老街區改造的過程中,當地的居民不滿足于僅僅當一個看客,而是拿起圖紙與畫筆,與施工隊員們一起規劃自己家園的全新面貌。
“這口井是明朝永樂年間的,最初是林氏族人打的私井,外人喝不得!”走在永泰登高山歷史文化街區,林鐵肩老人對街區故事如數家珍,一草一木,在他的眼中無不蘊含著悠久的歷史記憶。事實上,這位77歲的老人不僅是這里的原住民,更有著一個特殊身份——登高山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過程中的監督員。
“修舊如舊,保留歷史面貌,傳承發揚永泰傳統文化,是我們建設登高山歷史文化街區堅持的理念。”永泰縣街區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永泰的建筑風格,大量本地工匠參與了街區建設。此外,永泰縣街區辦決定,聘請一批街區內的原住民參與街區古建筑的修繕改造,全程監督施工工藝和文化傳承,避免在修繕過程中脫離傳統文化。家住街區又熟知永泰歷史文化的林鐵肩便成為了其中一名監督員。
“上任”不久,林鐵肩便幫助街區辦找到了寶貝:一間古厝大廳內的兩根柱子,其上包裹紅紙。林鐵肩根據回憶及對永泰建筑的了解,移去紅紙,一副寫著“讀圣賢書,立修齊志”的楹聯便出現在眾人眼前。此外,還有一處古宅的門梁,同樣被包得嚴嚴實實,移去紅紙之后卻有一塊牌匾,上方的“大夫第”還依稀可見。
林鐵肩還幫助解決了景行書院修繕難題。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書院在各類違章搭蓋之下失去了本來面貌,僅余一個大致輪廓。年輕的施工隊員們為如何復原書院本來面貌一度發愁。“書院還沒變樣以前,我曾在這里讀過書。”面對自己兒時的母校,林鐵肩拿起畫筆,幫助施工隊員們畫出了建筑的草圖,并詳細講述了他記憶中的書院構造。在林鐵肩幫助下,一座嶄新的景行書院目前粗具規模。
除林鐵肩之外,永泰街區辦還找到了一位木匠和一位泥匠參與監督工作。一處古厝的屋檐正在修繕時,負責監督的木匠提出建議,屋檐應該伸到水溝的上方,方便排水。施工方當即采納了這一建議。
在修繕過程中,施工部門還積極聽取周邊居民的回憶,結合相關文獻來確定修繕方案。盡管沒有成為監督員,林鐵肩老人的弟弟也熱心地奔波在工程第一線,為施工隊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行動不便的老母親,隔三差五便向兩個兒子打聽工程的施工進度。“我們從小就居住在這里,能有機會親手讓這條街區煥發活力,我們很樂意!”林鐵肩說。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原住民的回憶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能幫助我們糾正許多偏差。登高山歷史文化街區舊貌換新顏,真的該好好謝謝他們!”永泰縣街區辦相關負責人說,如今,百年老街正以千年狀元文化為根基,煥發出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永泰綠色食品產業園配套設施工程項目舉行開工儀式2019-06-25
- 第二屆福州(永泰)茉莉花開采文化節舉行2019-06-23
- 永泰縣多措并舉打造人才高地 百碩入樟才聚青云2019-06-21
- 永泰王布公路站站長廖林建:甘當“鋪路石” 傾心筑坦途2019-06-06
- 【全力以赴防抗強降雨】永泰:眾志成城戰暴雨2019-06-03
- 永泰:創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2019-05-27
- 永泰縣開建野生動植物共生園 規劃面積約4000畝2019-05-21
- 從明代“獎學田”到如今基金會 永泰汪氏重教獎學家風傳承300年2019-05-16
- 福建永泰:用數字“武器”為綠水青山打造生態“鎧甲”2019-05-06
- 福建永泰:全鎮種植花生2500多畝 助農增收2019-04-2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樂舉辦景區門票展覽 持續到本月10日免費參2019-07-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