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隱性遺傳病作祟 11歲7歲兩姐妹一查竟是兩兄弟
海峽網7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林鵑)“你的兩個女兒其實都是兒子。”近日,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出具的一份染色體檢查報告,讓陳女士十分震驚,她養了多年的“女兒”竟都是男孩。醫生說,這是一種罕見遺傳病——17a-羥化酶缺陷癥的先天性兩性畸形。
“姐妹”竟然是“兄弟”
陳女士育有兩女,一個11歲,一個7歲。去年,小女兒出現腹痛,她帶著孩子到當地醫院治療。沒想到,治療過程中,B超顯示孩子盆腔內沒有子宮、卵巢,醫生建議孩子做基因檢查。于是,陳女士帶著小女兒來到第九〇〇醫院進行染色體檢查,結果發現,孩子雖然從外生殖器看是女孩,可染色體檢測結果卻為男孩。為以防萬一,陳女士趕緊讓大女兒也來檢查,結果竟然也男孩!
“這兩個孩子的情況在醫學術語中被稱為‘假兩性畸形’。”臨床遺傳與實驗診斷醫學科主任蘭風華教授介紹,17α-羥化酶缺陷癥是一種先天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主要表現為青春期前出現高血壓、低鉀血癥,女性表現為性幼稚、原發性閉經,男性可有假兩性畸形或表現女性外生殖器。這種病較罕見,發病率約為1/15000,常發生在有近親婚姻家族史者。
經過溝通,陳女士一家決定帶孩子去上海的大醫院進一步治療。由于兩個孩子年齡尚小,可根據患者的社會性別、家屬意愿,通過激素治療和生殖器矯形手術,恢復身體部分特征和功能,并形成正常的人格。
性發育異常需警惕
兩個“女兒”一夜間都成了男孩,這讓陳女士十分想不通,她和丈夫并無不良生活習慣,也無疾病癥狀,為何兩個孩子都有基因缺陷呢?
據了解,17α-羥化酶缺陷癥等遺傳疾病,通常是由于父母攜帶隱性致病基因導致的,也就是說,很可能是父母家族里就存在這種基因缺陷。
“我們建議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性別情況,一旦發現孩子的外生殖器異常,就要及時到專科醫院,找專業醫生治療。”蘭風華提醒,對于孩子的生長發育監測,不能僅僅局限于身高、體重、智力等方面。性發育異常這類疾病,先天性因素導致所占比例較高,需要盡早完善激素水平、影像、染色體基因檢測,確診后方能制定下一步的診療方案,這對于改善患兒心理狀態、生長發育及生活質量都至關重要。
此外,蘭風華建議有家族病史的、常接觸放射源的、35周歲以上的孕婦,及時到醫院申請“遺傳咨詢”服務,并接受相關的產前篩查,及時排除畸形胎兒。
責任編輯:黃仙妹
- 46歲男子屋里放滿高跟鞋 每個月都來“大姨媽”2017-04-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這名案審民警 捉賊破案有一套2019-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