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耳朵為鋼琴“治病” 福州女孩獲美國注冊鋼琴技師
海峽網7月25日訊 (福州新聞網記者 陳丹 實習生 劉奇敏/文 石美祥/攝)對不少人來說,鋼琴調律師是一個陌生又神秘的職業。就在前不久,剛結束的第62屆美國鋼琴技師協會(PTG)年會期間,來自福州的女孩申倩,在短短四天之內連續通過多項考核,獲注冊鋼琴技師資格(RPT)。尤其難得的是,在調音考試的八項考核項目中,四項她都拿到了100分的滿分,成為了中國大陸培養的第二位獲得RPT資格的調律師,當然也是福州首位。
她對音律的掌控,更是讓在場考官對中國人贊嘆連連,現場就邀約,明年年會,來實習技術考官吧。
憑聽覺為鋼琴“治病”
“調律師,聽著有些神秘,其實就像汽車需要人來保養一樣,一架鋼琴也要定時保養,而負責的人就是調律師。”7月中旬,取得RPT資格后,申倩回到了福州,沒想到在鋼琴圈子里也“紅”了。
昨日在她的家中,記者看到她調律的工具,有音叉、調音扳手、止音呢、不同型號的專用螺絲刀等等數十種,像極了外科手術醫生的手術刀。
申倩說,調律的過程就好比外科手術,患者就是鋼琴。調律師需要通過聆聽與調校,讓每一個“生病”的琴鍵找回調調,發出最精準的音。
但這項工作并不簡單。
一架鋼琴有88個黑白琴鍵、230根左右琴弦、幾千個零部件,要演奏出動人樂曲,就需要這些部件相互配合,任何一個部件的調整哪怕0.1mm的誤差,都會影響演奏者的彈奏。因此,拆、裝、試、聽……調整好一架鋼琴的音準和機械狀態,至少要兩三個小時。
只見,她坐在一架百年施坦威三角鋼琴前,先用音叉校對標準音高。她左手按琴鍵,右手將音叉在膝蓋敲擊后,放置在鋼琴側板,然后側耳聆聽,分辨音叉發出的振動頻率是否與琴弦的振動頻率一致,“確定標準音高后,根據12平均律,調律師可以調出每個鍵音精準的聲音。”她介紹,若聽出音準有誤差,就要用調音扳手調松或擰緊弦軸,細微調試,直到調出最準音高。
擊鍵、聽音、運扳,步驟看似簡單,卻很考驗技術。比如聽音,要求極敏銳和訓練有素的聽覺,這需要經年累月的訓練。
從大學到現在,申倩經過了10年的練習和經驗積累,如今,她的耳朵辨音,與電子音準儀幾乎無異。
申倩介紹,光會聽還不行。厲害的調律師除了保證琴音不會彈著彈著就跑調,還要會根據演奏家的需求,調整琴的觸感和音色。比如有的演奏家要求音色古典,有的要求觸鍵輕快,調律師既要是技師,還必須通曉鋼琴演奏和音樂藝術,這里面還有許多的門道。
調律技藝令外國人贊賞
申倩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學習鋼琴,家人希望她可以成為鋼琴家。但大學報考專業時,她卻走“歪”了。那時,她第一次發現還有“鋼琴修造專業”。鋼琴內部到底長啥樣,怎么修,好奇心讓她報考了南京藝術學院的這個專業。
在學校里,她方才明白,會彈琴和會調律,根本就是兩回事。為了讓鋼琴發出最完美的琴音,她一點點摸清鋼琴的“五臟六腑”,苦練調律技法。每日不斷敲擊鍵盤,磨煉聽力。畢業時,她拿到了國家認可的執業資格認證——高級調律師。而這還不夠。2013年,申倩考上了研究生,并在美國留學雙碩士學位期間,跟著PTG資深主考官陳鳳聲學習鋼琴修造技術。
畢業后,她成為福建省京劇院樂隊的演奏員,但始終沒有放棄“調律”這個專業,兼職著調律師。若是遇上為一些演奏師調律,她總是請對方在其調整后,對音準、觸鍵等多提建議,以便自己一次次改進,積累經驗。
今年7月初,在導師建議下,也為了挑戰自己,她報名了美國的RPT資格考試。要獲得該資格并非易事,需經過鋼琴調音和技術考試,每一場都有三名考官現場盯著。
“心里也沒底。”申倩知道,多年來,有不少來自中國大陸的調律師參加該考試,但都沒有通過。而在美國,也只有接受過一兩年專業學習的人才敢申請RPT。于是,她提前了幾天到美國,在陳鳳聲先生家進行了3天的短暫輔導。那三天,她大門沒出,沒日沒夜練習,還把3個指頭都練破皮流血。
好在,多年的經驗讓她不負眾望。7月13日,經過3天的層層考試,她獲得了RPT資格。特別是鋼琴調音方面,滿分的成績讓在場的考官驚艷。“他們沒想到中國大陸的調律師也能考過,還讓我明年來幫忙當考官呢。”申倩開心地說。
“成為RPT是一個全新開始。”申倩告訴記者,未來她篤定要走調律師的路,希望能成為首屈一指的調律師,為頂尖的演奏家調律,服務一場場專業的演奏會。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提升綠化水平 閩侯2.35億元扮靚上街多條路2019-07-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