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名片】
孫志純,1957年10月生于福州,祖籍山東煙臺。 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曾任福建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編審,福建省畫院執行院長,現為福建省畫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油畫學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福建省美協油畫、水彩藝委會副主任,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華僑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三明學院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文聯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州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孫志純近照
海峽網8月12日訊 (福州新聞網記者 邱陵)1月16日上午,由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指導,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福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華彩水韻——首屆福州市水彩畫作品展在福建省畫院開幕,展出40多位藝術家的百余幅作品,涉及風景、人物、抽象等題材,表現手法各異。作為福州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孫志純在籌辦過程中費盡心血卻樂此不疲,他激動地說,經過幾代水彩畫家的不懈努力,依托福州藝術院校云集的學術優勢,現在福州市水彩畫群體已然成長為福建省美術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國處于中上水平,占有一席之地。
《碧水藍天》 51x36cm,2019年
《步云橋畔》 51x36cm,2019年
在繪畫天地躬耕四十余年的孫志純,始終對油畫、水彩畫情有獨鐘,也因此被業界稱為“雙棲畫家”。他的作品無論是油畫,還是水彩畫,多以戶外風景和室內雅居為題材,南國自然風光和都市生活氛圍相互輝映,簡約中蘊含詩情,細膩中抒發心境,或寧靜曠遠,或靈動灑脫,為浮躁焦慮的現代人提供了一個愉悅心靈的精神家園。
是天賦異稟,還是勤奮至極?或許,孫志純兩者皆俱。
孫志純帶領青年藝術工作者在古民居寫生創作。
如今,孫志純剛從福建省畫院退休不久,他愿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更多年輕力量,創作一批反映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登上全國性大展的舞臺,持續擴大榕籍水彩畫家的影響力。
孫志純在郊野寫生。
自幼喜歡繪畫,實現封面設計全國獎項“零”的突破
1957年,孫志純出生在一個軍旅家庭,父母都是南下干部。他的父親今年89歲,曾參加過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后隨十兵團南下,全程親歷解放福建的戰斗。從小在機關大院里成長的他,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機關大院的圖書館對他敞開了文學藝術的大門,使他有機會接觸到許多中外名著和畫報、畫集。姜文導演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場景正是當時他生活的寫照。
孫志純回憶,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家里至今還保留著他五六歲時的畫作,現在看起來不免生澀,但這是他對繪畫萌發興趣的見證。
中學畢業,孫志純在三明沙縣夏茂公社插隊。雖然鄉村生活單調,可他卻并不覺得難熬,因為他不僅每天翻閱隨身攜帶的多本繪畫書集,特別是佐治·伯里曼的《人體與繪畫》,還利用空余時間跑到郊野對景寫生,挺拔的大樹、潺潺的溪水、活潑的白鵝、如絮的白云……這些美好的景致都定格在他的畫紙上。
1977年初,他如愿考取福建師范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師從謝投八、謝意佳、高一呼、林以友等一批享有盛名的學者型畫家,畫技突飛猛進,油畫等專業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畢業后,孫志純被分配到福建人民出版社美術室擔任美術編輯,工作繁忙的他不得不暫時舍棄要耗費大量時間的油畫創作,專攻封面設計、插畫和水彩。
《綠水青山》51x36cm,2019年
《木麻黃》48x36cm,2016年
“在出版社工作,我接觸到國內外一流的畫家、美術理論家,看了無數的精品,無形中也打開了我的視野,提高了自己的鑒賞水平。雖然忙,我依然利用點滴的時間畫畫,因為繪畫是我鐘愛的事業。”孫志純說。
憑借扎實的基本功,1985年,成為孫志純大獲豐收的一個年份。當年,他為著名作家何為所著的《閩居紀程》操刀封面設計,獲得了第三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三等獎,這是福建首次在封面設計領域實現全國獎項“零”的突破;同年,他的水彩畫《故里》入選首屆全國水彩、粉畫展,水粉畫《萬綠叢中》獲得第二屆全國衛生美術作品展二等獎,《出洋記——陳嘉庚外傳》插圖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兩年后,不到30歲的他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
事實上,正是孫志純在美術出版工作中的歷練,才讓他有機會站在美術時代思潮的前沿去審視自己的作品,從而形成獨特鮮明的個性風格,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和坐標。
赴澳大利亞深造兩年,完成從出版社到畫院的華麗轉身
1989年底,孫志純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辦理兩年的停薪留職手續,自費前往澳大利亞進修深造。他先后游歷了澳洲的各大城市,參觀了堪培拉美術博物館、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阿德萊德南澳大利亞美術館、悉尼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等著名機構,領略了諸多國外藝術大師的作品,尤其是澳大利亞的風景畫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吮吸了甘甜的藝術養分。其中,既有油畫,也有水彩畫,“如何融匯中西,西為中用,表達東方審美情趣,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孫志純說。
水彩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不僅有西洋繪畫的色彩光影特色,又有中國畫用筆用水的特性,且因其不像國畫和油畫可以添加和修改而更增創作難度。漸漸地,孫志純根據自己的藝術特點,在水彩畫中追求“大寫輕描”,既借鑒了中國畫大寫意的手法,又以西洋畫大色塊的關系為基礎,畫面色彩明亮、格調清新、技法融水色一體,給觀者難以言表的愉悅和快意。
從澳大利亞回來后,他更加努力創新自己的藝術觀念,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時間投入創作。“許多人很佩服我的一點是,一般人分配到出版社就忙得要命,基本上都在為他人作嫁衣裳,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了,可我還能堅持外出寫生創作,一畫就是三十年。”孫志純笑說。
《初夏》(水彩)獲首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銅獎,并參加中國百年水彩畫展。
《家》(水彩畫)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1年,孫志純的水彩畫《江南水鄉》入選中國水彩寫生精品展;2003年,水彩畫《初夏》獲全國首屆小幅水彩畫展銅獎并入選"中國百年水彩畫展";2004年,水彩畫《歲月滄桑》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07年,水彩畫《溫馨》入選第七屆全國水彩、粉畫展;2009年,水彩畫《家》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近二十年來,孫志純的作品頻頻亮相全國性畫展,成為福建省水彩畫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讓業界稱道的是,孫志純不僅擁有“兩高”職稱(其先后獲得編審和國家一級美術師兩個高級職稱),還是少見的“兩棲”畫家,多年來堅持既畫水彩也畫油畫,且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他同時兼任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福州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主任,并被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華僑大學美術學院、三明學院聘為客座教授,也是福建省藝術系列高級職稱專家組評委。
2008年,孫志純從福建美術出版社副社長的任上調到福建省畫院,任副院長、書記和執行院長,完成從出版社到畫院的華麗轉身,有了更多精力從事專業創作。直至2017年底退休,孫志純坦言,在福建省畫院的十年,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其間,他不僅有單幅作品入選全國畫展并獲獎,更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他的創作面貌。
王耀偉、孫志純、丁錚《宋慈洗冤集錄》油畫 390X200CM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他和王耀偉、丁錚歷時五年合力創作的油畫《宋慈(洗冤集錄)》從一萬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共同主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這副長達3.6米、寬2米的宏大畫卷中,涵蓋了包括官員、仵作、衙役、歌姬、疑犯在內的37個人物,布局精巧,令人嘆為觀止,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首屆國際當代水彩畫名家畫作亮相龍巖2018-09-14
- 馬來西亞水彩畫協會會員作品展在馬六甲舉行2018-06-13
- 86幅水彩畫描繪鷺島之美 展覽開放至9月9日2016-08-2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國·福州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擬月底開業2019-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