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2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陳宇娟)畢業前的某一天,女大學生小劉起床時突然感覺天旋地轉,并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此后,這種眩暈的毛病一直跟隨著她,平躺著沒事,一起床一翻身就感覺天旋地轉。近日,她在省級機關醫院終于找到出現這些癥狀的原因——耳石癥,生病的原因和她過勞、熬夜有關。
小劉家庭困難,上大學時經常利用課外時間兼職做電商、做家教、送快遞等,為了不荒廢學業,她幾乎天天熬夜復習功課,尤其是大四的最后一個學期,她常常通宵做實驗、趕課題、寫論文,還時不時接電話、回微信。
大學畢業前的某個夜晚,小劉起床時突然感覺天旋地轉,接著便出現惡心、嘔吐及全身出大汗等癥狀。這些癥狀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是這一次犯病之后,她一起床就犯病,讓她心驚膽戰。
為了治病,小劉四處求醫,先后做過頭部CT、核磁共振等許多檢查,也吃了不少藥,但都沒有效果。
前些日子,小劉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找到了該院神經內科醫生林細康主任。經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簡單的誘發試驗,林主任診斷小劉患上“耳石癥”,她的癥狀是由內耳管平衡的“耳石”脫落移位造成的。
林主任介紹說,“耳石”是內耳橢圓囊的位覺斑內感受重心變化的細小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
隨后,林主任為小劉做了耳石復位治療,小劉回家后頭暈的癥狀明顯減輕,且怎么翻身或起床都沒犯病。
“長期思想緊張、熬夜、過度疲勞及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等不良習慣,是小劉患上耳石癥的根本原因。”林主任說,耳石癥在40歲以后高發,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不過,目前臨床觀察發現,該病在青壯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升高趨勢。
他分析說,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處于亞健康狀態,睡眠不好,更容易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內耳的小動脈發生痙攣、缺血,從而導致耳石癥的發生。
此外,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玩手機,也容易讓人過度疲勞、神經功能紊亂,不良的頭位姿勢還會加重內耳血管痙攣、細胞缺血,使耳石發生變性脫落而致病。
對于如何預防該病,林主任表示,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提高睡眠質量,不可熬夜;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報復性熬夜”:越熬越興奮 越放縱越傷身體2019-08-06
- 女子一起身就莫名眩暈 長時間躺著玩手機患耳石癥2019-06-18
- 研究顯示周末補覺難以償還睡眠債2019-03-01
- 連日應酬熬夜 福州一中年女突發耳聾2019-02-19
- 大學生熬夜戴耳機看視頻 醒來后發現已經失聰2018-06-14
- 上夜班更易患糖尿病? 研究人員稱連續熬夜有害健康2018-05-23
- 近四成大學生經常熬夜 玩手機系主因2018-01-12
- 諾獎得主發現熬夜會變丑2017-10-11
- 熬夜比你想象中更可怕 五招應對熬夜傷2017-06-07
- 熬夜打麻將開車打盹 把油門當剎車撞向收費站2017-05-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一閑置空地成共享單車“墳場” 一周內將2019-08-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