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代表商談垃圾房建設問題。記者池遠 攝
海峽網8月29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見習記者 汪培清)“生活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基層黨員干部真心為民,這趟回國的經歷讓我感到很溫暖!”28日上午,華僑蔡妙娟在飛往歐洲前,特地來到鼓樓區洪山鎮,為金牛山社區黨委書記孫鈿煒送上錦旗。可就在10天前,蔡妙娟因不滿定時定點垃圾房的建設,耗費30個小時從巴塞羅那飛回1萬公里外的福州。事件是如何“反轉”的?這要從月初說起。
定時、定點、定人、定監控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四定”工作正在鼓樓區全面展開。垃圾房建在哪?這是各小區面臨的第一道難題,長春花園小區也不例外。
“剛開始我們都不太理解,覺得垃圾房肯定臭氣熏天,建在哪里都會有人不同意。”該小區業主黃利家說。為此,孫鈿煒帶著業委會代表去了武警三號院,那里已經開展了1個多月的“四定”工作。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即使站在垃圾房外,也聞不到異味。黃利家等人還問了該小區居民,聽到“不錯”的回答后,打消了顧慮。同去現場的業委會主任陳偉光對“四定”模式也表示認同,“9點之后垃圾房關門,整個小區都沒有垃圾桶,不僅整潔美觀,也有助于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于是,垃圾房選點工作很快有了進展。“長春花園一共16座居民樓,按標準要建設2處垃圾房。”孫鈿煒說,其中1處垃圾房安排在1號樓下的邊角區域,方便小區居民出門時順路丟垃圾;另一處則在13號樓附近的花園旁。
正當垃圾房要動工建設時,孫鈿煒又收到了來自蔡妙娟的反對聲。蔡妙娟旅居海外,她的房子和店面就位于長春花園1號樓的1層、2層。
“我家有6扇窗戶、1個大陽臺,垃圾房建這么近,還能住人嗎?”蔡妙娟心急如焚,決定回國看看。“孫書記在電話里跟我解釋了許多,有句話讓我感到踏實,他說‘放心,我們會考慮您的情況,等您回來再決定’。”
憂心忡忡回到福州的次日,蔡妙娟就見到了孫鈿煒,沒想到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為什么要垃圾分類?什么是“四定”?孫鈿煒不僅詳細說明,還提出要帶蔡妙娟上武警三號院實地感受。“不用去,我相信你。”經過四五次反復溝通,蔡妙娟轉變了態度,垃圾房也在她的建議下微調了位置。
“社區干部真的是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們耐心解釋。”蔡妙娟說,當孫鈿煒對大家作出“有臭味就搬走,有問題只管來找我”的承諾時,她的心結就徹底打開了。
目前,長春花園小區垃圾房建設進展順利,預計下周可投入使用。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通車在即!連江鳳園路、鳳福路改造工程路面全2019-08-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