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閩東北協同發展展區。記者 葉義斌 攝
海峽網9月17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黃戎杰 謝星星 蔣雅琛 朱榕)
如果說,幸福像花朵一樣綻放的話,那么閩東北就是一朵幸福綻放的同心花。
山有山的壯美、海有海的雄闊。閩江之畔、東海之濱、武夷腳下、三都澳灣……協同發展的腳步,正撬動著一場靜水深流的閩東北區域發展新變革,透發出生機勃勃的嶄新氣象。
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福州工作時提出的深化山海協作、推動城鄉協同發展的戰略思維,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面對閩東北四市一區協同發展的新使命、新機遇,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龍頭引領、輻射帶動、服務全局的重要作用,按照排頭兵的要求,當龍頭、走前頭,成為閩東北協同發展的主引擎。
福州市在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中的體量最大。“大就要有大的樣子”。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當前,福州正持續圍繞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寧提出的領導互動、基礎設施建設互動、產業互動、生態旅游互動、民生互動、人才互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互動、改革創新互動等“八個互動”,謀劃實施閩東北綜合交通樞紐平臺、“e閩東北”信息服務綜合平臺、“工業互聯網”產業協作平臺、營商環境標準一體化平臺等十二大平臺建設,全力探索一條內外融通、山海協作的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之路。
產業集群有提升,互聯互通有突破,生態保護有作為,民生福祉有改善,對外開放有成果……聚焦“一張圖”、展開“一盤棋”,四市一區從地相接到人相親,協同發展呈現人熟、事暢、心齊的新氣象。
產業同頻共振 迸發蓬勃動力
同心花是協作共補的產業之花。
以產業為紐帶,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實現共振,尋求共贏,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
不久前,在福州羅源縣,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再迎一家臺企入駐。福州新睿機電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億美元,在此新建廠房,生產高端汽配零件。
不久的將來,這些汽配零件將與距離福州臺商投資區25公里的寧德市親密“牽手”。近年來,寧德落地了時代新能源、上汽等項目,新能源及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在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產業配套協作下,福州發揮羅源縣與寧德市相鄰的區位優勢,以新能源及汽車配件相關產業為突破口,加快導入汽車產業鏈條。目前,福州臺商投資區集中簽約新引進新能源及汽配產業項目19個,總投資98億元。
協同發展,發展是目的,協調是途徑。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加強產業分工合作,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是閩東北協同發展區推進產業配套協作的思路。
如今,上汽寧德基地、寧德時代正與福州東南、莆田云度兩家整車廠及相關配套商深度協作,攜手打造閩東北新能源汽車整車基地。同時,依托福州數字經濟優勢,探索共建產學研平臺,在車聯網、移動互聯網、自動駕駛、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上開展聯合攻關,搶占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制高點。
四市一區協同發展,在工業融合上實現同頻共振的同時,也在農業協作對接上實現互利共贏。
在福州市連江縣東洛島海域,全國首個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振鮑1號”進展良好,預計單臺年產量可達20噸。實驗順利的消息傳到莆田秀嶼,養殖戶們滿心歡喜,他們期待著今年落戶南日島海域的“振鮑2號”能進一步促進當地深海養殖提質增效。
去年底,閩東北協同發展區與上海振華重工簽訂合作協議,將建設海洋經濟產業特色示范區。目前,上海振華重工正加快在區域內復制推廣成熟的深海養殖新模式,同時結合四市一區的資源優勢,積極謀劃推動更多的海洋經濟、生態旅游、基礎設施等項目落地。
一產二產深度融合,三產同樣在協同發展中謀求突破。四市一區山同脈、水同源、人相親、地相連,“兄弟們”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閩東北文化旅游圈”浩蕩出世。
底蘊深厚的三坊七巷、壯麗清新的武夷山、旖旎秀美的湄洲島、風景如畫的海壇灣……福州把閩東北旅游區域協作納入《加快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與南平、莆田、寧德及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參與舉辦等旅游推介會,整體包裝推介閩東北旅游資源。
基礎互聯互通 交通八方縱橫
同心花是基礎互聯的聯通之花。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打造大港口、大通道、大樞紐等為重點,福州正攜手三市一區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中心城區1小時交通圈”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日前,記者在長平高速施工現場看到,路面攤鋪已完成99%,工人們正在抓緊機電安裝和聯調聯試。“我們正在全力以赴,朝9月底一期通車的目標加速沖刺!”市交建項目部負責人表示,作為京福臺高速的延伸線,長平高速將構建福州到平潭的第二通道,加速平潭綜合實驗區和濱海新城聯動發展。
路,承載著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作為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的“龍頭”,福州正全力鋪就協同發展之“路”:推動京臺線高速公路長樂松下至平潭段向一期通車的目標“加速跑”,明年元旦前將全線建成通車,莆炎高速等跨區域公路項目加快建設;有序推進福州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寧德至古田高速公路、沈海高速二期工程等前期工作;推動公共交通同城化,閩東北區域乘客手持互聯互通卡,即可乘公交暢行福州。
“千萬級”的長樂國際機場,每天約有300輛次飛機起降,是全省對外開放和其他支線機場的“橋頭堡”。隨著福州機場二期建設提上日程,福州正協同推進莆田至福州機場城際鐵路(F2線)、寧德至福州機場城際鐵路(F3線)規劃調整,并攜手南平、寧德、莆田、平潭規劃建設“城市候機廳”,全面提升閩東北航空服務。
去年,南龍鐵路的“環閩動車”開跑,在八閩大地上畫了一個“圓”,市民爭相體驗乘動車“全福游”。福州加快在建福廈客專、福平鐵路等項目。福平鐵路捷報頻傳,5月烏龍江特大橋順利合龍,6月元洪航道橋合龍,9月份平潭公鐵兩用大橋將貫通,全線預計2020年通車。在建福廈客專全線首個隧道于9月16日貫通,一條條鐵路的建設彌補了線網空白,一張跨區域鐵路交通網正在成形。
福州港內,基礎設施建設熱火朝天。三都澳港區漳灣作業區10號泊位主體工程交工驗收,寧德福鼎—福州江陰內支線集裝箱航線開通,港口資源進一步整合。馬尾羅星塔至水口航道整治工程,將推進閩江口—南平—三明航道恢復通航,實現區域內港口協同發展。
“莆田緊挨著省會福州,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拉近彼此間的時空距離,加強區域協作,釋放內在動能。”莆田市交通運輸局規劃建設科科長楊燕君說,福廈客專建成通車后,莆田到福州不到1小時。
海陸空全面聯通,閩東北交通八方縱橫!
養殖戶在“振漁1號”上為魚兒投食。記者葉義斌 攝
公共服務共建 發展成果共享
同心花是幸福共享的民生之花。
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閩東北協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三級兒科醫院的診療服務,還可快速轉診。”去年6月由福州兒童醫院牽頭的閩東北兒科聯盟,讓身在南平的市民張彬倩切身體驗到獲得感。
在這一聯盟中,共有福州、莆田、寧德、南平、平潭等市(區)的76家醫療機構加入。福州兒童醫院院長鄭伯祿說,聯盟已接收2000名危重患兒,培訓講座60場,危重病歷查房150余次。
以教育、醫療、文化、信息等為重點,福州發揮省會城市的中心優勢,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勞務、教育、醫療、警務等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民生實事正在加速推進,民生福祉進一步互惠共利。
“以前省直醫保卡是在福州地區使用。”在福建工程學院工作的林金陽是莆田人,他感嘆隨著閩東北協同發展的深入,社會公共基礎數據不斷聯通,只要是入網的醫院和藥店,不管在福州還是莆田,都能就地結算。
更讓閩東北市民期待的是,“e閩東北”。這是“數字福州”建設的政務應用成果“e福州”的延伸轉化,將通過數據共享,能力共用、機制互信、服務互通,提供“一站式”移動端統一入口。
在“e閩東北”信息平臺,將集聚四市一區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社會服務等資源,打造公交、地鐵、咪表停車、看病就醫、教育繳費、圖書館等多場景即時支付,為閩東北居民提供數字化生活服務,實現“數字閩東北、一碼通行、互聯互通”。
環保聯防聯控 共筑生態屏障
同心花是共育共培的生態之花。
山青水綠是閩東北協同發展永恒的底色。悠悠閩江穿流南平、寧德、福州,最終匯入東海。作為福建省的母親河,閩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對全省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福州市印發實施《閩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控制性詳細規劃(2018年—2020年)》,全省首部守護山水林田湖草的“專屬”《規劃》就此誕生。
“此前,省內乃至國內尚沒有相關成果和可借鑒的成熟案例。”市發改委(生態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為全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工作樹立了樣板,提供了參考。
2018年,由福州、三明、南平和寧德四市聯合開展的福建省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項目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試點“一盤子”統籌推進一批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工程。
朝著同一個目標,四市一區不遺余力。福州城區水系綜合治理轟轟烈烈,被國家三部委聯合評委“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南平全國首創“水美城市”建設;莆田調動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平潭綜合實驗區推進實施三十六腳湖水源地保護和截污工程。
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是閩東北協同發展區推進生態協同保護的一個縮影。其中,也蘊含著區域協作的智慧。在閩江上游的莆田市,克服人多地少和鹽堿地多、石漠化山地多等先天不足,森林覆蓋率達60.05%,去年9月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在創森的過程中,福州市林業局給予了大力的協助,為我們傳授了許多有效的經驗做法。”莆田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生態協同保護在大地上鋪開,還向藍天延伸。福州、莆田、泉州和平潭四地簽署《環湄洲灣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備忘錄》,推動環湄洲灣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福州與寧德建立健全環“羅源灣——三都澳”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實現檢測數據共享,聯合開展環境執法……
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內,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態協作實踐,一步步擦亮新福建的生態底色。呼吸清新空氣,欣賞秀美山川,享受碧海藍天,正成為閩東北人民引以為傲的生活日常。
開放共榮共贏 攜手走向世界
同心花是開放之花。
一艘巨型貨輪滿載茉莉花香,從福州港出發,一路劈波斬浪,駛向世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今日成為閩東北向海而興的航道。
“福州茉莉花茶走向世界,就是閩東北協同發展的一大成果。”福建春倫集團董事長傅天龍說,茉莉花原料取自福州,茶青取自寧德、福鼎等閩東北地區。“茉莉之鄉”福州通過推廣茉莉花文化,既帶動閩東北地區的種植戶通過土地流轉、建立合作社等方式提升產品質量,實現良性循環、共同受益,又讓中國茶文化走得更遠。
中國面向世界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對于閩東北來說,不僅意味著擰成一股繩走出去,也是衡量地區聯動發展綜合實力的一把量尺。作為省會城市,福州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場場與“海絲”有關的盛會中,在一次次與絲路友城的牽手中,帶動閩東北區域成為聯通世界通道、配置全球資源的重要門戶。
獨行快,眾行遠。福州的平臺,就是閩東北的平臺。近年來,四市一區共享各類展會平臺,加強招商引資合作,對外開放水平節節攀升。
項目簽約、成果展示、城市推介,在福州舉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5·18”、“6·18”、漁博會等活動中,“閩東北協同發展展區”的牌子總是耀眼醒目。四市一區廣泛開展經貿交流和項目洽談對接,簽約引進了一大批重大項目。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莆田市34家平臺累計實現交易總額超570億元;在今年“6·18”,南平市共計簽約28個招商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264.95億元……
“長期以來,在省會福州的帶動和輻射下,我們在區域協作中收獲了許多成果,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歷史機遇與合作空間。”三市一區的黨政負責人如是說。
山海交響蕩八閩,縱橫當有凌云志。如今,閩東北協同發展正在快車道全速推進,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閩東北經濟圈揚帆起航,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新路在探索中不斷向前。未來,四市一區眾志成城,閩東北更加美好的明天令人無限期待。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不讓“職業打假人”變成“職業索賠人”2019-09-17
- 福州“真金白銀”助推民企高質量發展2019-09-17
- 福州市啟動志愿服務創新項目大賽2019-09-17
- 速看!福州這些地方近期將停水、停電!2019-09-16
- 福州舉行全國科普日活動 將開展180余場次活動2019-09-16
- 剪紙融入福州元素 楊絳先生收到“上上珍品2019-09-16
- 福州“造物者”今年又火了 水果魚丸等美食有新意2019-09-16
- 福州各地慶豐收系列活動熱鬧登場2019-09-16
- 福州火車站迎來中秋假期返程客流高峰2019-09-16
- 福州現首家慈善助老超市 可為老人提供代購代取代送等服務2019-09-1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瑯岐城投成功承辦紅蟳節 5萬多人到場感受濱海2019-09-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