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企業家為福州智慧城市建設建言獻策。記者葉義斌 攝
海峽網9月18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郭立鋒 通訊員 王至瑩)城市是人類生活的主要物理載體,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崛起,城市大腦基于數據所構建起的“看不見的城市”正為社會治理、發展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什么是城市大腦?福州城市大腦如何建設?將應用在哪些領域?在昨日舉行的福州城市大腦暨閩東北信息化戰略合作發布會上,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齊聚一堂,共繪福州“城市大腦”建設藍圖,并為福州智慧城市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什么是城市大腦?
城市運行指揮控制的智能中樞
當下,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使城市不僅運行在物理世界,更以一種數字化的形態存在。城市大腦有效運用其間涌流的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域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實現科學治理與智慧決策,是未來城市運行指揮控制的智能中樞。
作為全國首個自主開放城市大腦,福州的城市大腦長什么樣?昨日發布的《福州城市大腦頂層設計綱要》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一云一湖一生態。
“一云”即一個自主可控的AI算力云,為海量數據的處理提供強勁“引擎”;“一湖”即一個融合共享的數據湖,整合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資源,為城市大腦提供充足“生產資料”;“一生態”即一個開放創新的生態體系,包含開放算法生態、場景應用生態和協同創新生態三個層面。
福州城市大腦建成后將提供城市運行的體征感知、態勢研判、預測預警、公共資源調配、決策指揮、智能管控等六項應用服務,并具備感知匯聚、智能計算、開放算法服務、大數據服務和決策指揮調控等五大能力,力求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公共服務精細化、產業發展集群化。
城市大腦能用在哪?
生活、生產多應用 城市走進“智慧時代”
隨著人工智能走進社會生產生活諸多領域,城市大腦對城市管理、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城市大腦將為城市管理、居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目前又在哪些方面率先實現應用?
北京中海紀元數字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慎國認為,城市大腦是城市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必要設施,城市大腦的建設將賦能城市治理、城市生活與城市產業,引領城市數字化發展。“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出行、電子政務、生態環保等多方面應用,城市大腦的建設將使城市治理從人海戰術走向智能化、精細化,讓老百姓有更多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李慎國還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例,介紹針對城市管理和政務服務跨部門協同業務辦理場景,城市大腦系統的建設將提供一種新的數據共享方法與實現路徑,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
“AI賦能,讓城市更智能。”以百度智能云的發展與應用為例,百度智能云副總經理張志琦認為,隨著AI在無人駕駛、交通公共安全、生態環保、人口經濟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城市大腦將全面賦能城市發展。
“未來,城市要想發展得好,必須要有‘城市物業’,城市大腦就相當于城市的‘智能物業’。”在中關村智慧城市研究院、福州城市大腦研究院院長柳進軍看來,如同一個小區的物業影響著這個小區的檔次與水平,將來城市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基礎設施的競爭,而基礎設施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大腦能力的競爭。他表示,城市大腦的建設將幫助解決交通擁堵、城市內澇、環境污染等諸多城市管理的痛點、難點問題,使百姓生活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福州城市大腦誰來建?
研究院、產業聯盟搭臺 70家企業提供助力
當天的發布會上,福州城市大腦研究院及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作為福州城市大腦建設運營的“智囊團”,研究院將協助研究城市大腦工作機制、政策標準規范、開展業務需求評估研討和應用場景的封裝等,并提供專業、客觀的研究咨詢服務。
產業聯盟則以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的形式,匯集城市大腦建設上下游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方,形成產品、服務、解決方案資源池,開展城市大腦建設中的技術驗證、方案征集響應、應用場景落地示范、產品推廣等,實現城市大腦業務需求到產品應用的快速落地轉化。記者從會上獲悉,首批聯盟成員包括比特大陸、華為、百度、海康威視等70家數字經濟企業及相關單位。
“在成立福州城市大腦研究院和產業聯盟的基礎上,依托開放算法平臺匯聚業界主流算法,通過開放城市創新應用場景,營造眾多企業共同參與的開放合作生態,共同探索智能算力時代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的‘福州模式’。”市大數據委主任張青雅介紹。
福州城市大腦怎么建?
以應用推動建設 引入多方參與投資
城市大腦如同人腦,聰明且復雜,其建設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才能建設得更好?當天的到場嘉賓提供了不少真知灼見。
“城市大腦的建設要樹立全國通行的標準,而不能形成區域壁壘、信息孤島。”在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權看來,建設城市大腦過程中,信息數據收集和傳遞必須循環暢通,防止有中梗阻、層次衰減。同時,要采取多元化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力量推動智能化建設,并建立“備胎機制”,立足于健康生存,防患城市智腦故障停滯。
“城市大腦越用才會越‘靈活’,功能越強大。”柳進軍建議,要特別重視場景應用,讓城市管理者“勤用”智慧化管理手段,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的實惠,以應用推動建設。此外,可以創新合伙人機制,形成良性生態,使建設方、應用方、使用方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實現多方共贏,并找到一種可持續的投資建設模式,引入政府、國企與社會資本等多方參與的投資機制,實現項目價值的增值,讓投資人分享增值空間。
當天,會上還發布了我市福州“城市大腦”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我市將初步建成福州城市大腦AI算力中心和城市開放算法平臺,推動經濟運行、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6個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落地;2020年將健全城市大腦建設運行機制,發布福州城市大腦1.0版,拓展提升應急管理、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10大領域創新應用場景和試點縣(市)區特色應用場景;2021年發布福州城市大腦2.0版,不斷迭代優化各領域應用場景。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加大“四個力度”滿足老人健身需求2019-09-18
- 大數據解讀福州餐飲行業:江河湖海鮮最“吸金”2019-09-18
- 福州年底前完成6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提升建設2019-09-18
- 上月福州市區CPI同比上漲2.4%2019-09-17
- 通知!明天,福州四城區統一做這件事!2019-09-17
- 福州企業登記與刻章“并聯”辦理2019-09-17
- 今后幾天 榕城早晚涼意漸增2019-09-17
- 福州一患者疑問:藥片穿腸過,為何“頑固不化”?2019-09-17
- 福州引領推動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建設結出累累碩果2019-09-17
- 福州市新認定6家總部企業 總數增至94家2019-09-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江公園改造有啥進展、亮點? 健步多了“一2019-09-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