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 50 年代,詹寶珠在傳染病防 治一線忙碌著。(市總工會供圖)
海峽網9月29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有幸看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偉大變化,當年我所憧憬的醫療技術和條件離新一代醫療工作者越來越近,傳染病防治取得了這么多新突破,我為自己是福州第一代傳染病防治醫務工作者感到自豪!”28日上午,記者來到98歲全國勞模、原福州市傳染病院建院首批護士詹寶珠家里時,老人捧出了老照片和老獎狀,這些不能忘卻的記憶讓人對這位為了事業選擇終生未婚的老醫務工作者肅然起敬。
詹寶珠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我小時候,福州地區烈性傳染病猖獗,百姓因為沒錢治病,致死、致殘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小學畢業那年,我親眼看到爸爸因為染上鼠疫,不到兩天就撒手人寰。那一刻起,我下決心要穿上白大褂,把拯救生命當作一生的使命。”老人說。
1941年,她從英國人創辦的柴井高級護士學校畢業,成為原福州市傳染病院建院首批護士之一。在近乎原始的醫療條件下,她和10多名年輕人組成團隊,迎戰白喉、流行性乙腦、霍亂、麻疹等在當時看來或許是絕癥的傳染病,孤獨卻從未退卻。
“在傳染病暴發的日子里,我幾乎日夜守在病房里,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有一次,為了搶救一名流行性腦脊髓炎危重病人,我冒著被傳染的危險,口對口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不能遲疑,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生命在我手里逝去。”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50個年頭里,為患者擦汗、洗澡、換衣……她從不假手他人。因為她知道,她每多付出一分,病人就多一絲康復的希望。
翻開一本本發黃的相冊,老人和記者介紹起了她的發明。從“昏迷病人輸液器”到“輸液防冷護架”;從“大量液體分裝架”到“葡萄糖安瓿固定架”;從“雙口蒸氣吸入器”到“注射針頭保護盒”……這一個個現在看來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設備,在那個年代,卻是醫護人員用生命迎戰疾病、用生命拯救生命的“武器”。
“以前宣傳傳染病防治得靠喇叭廣播。群眾擔心傳染,沒人敢和我們握手,現在可不一樣了。我雖然老了,但雷打不動看電視,看報紙,跟醫療有關的信息我都想知道。”老人一邊翻相冊一邊說。在相冊的最后一頁,是她戴著勞模獎章,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老照片。那是61年前她被評為全國勞模時的情景,那一年她在天安門城樓上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黨和國家給予我的太多!”老人說,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她仍會選擇與醫療事業相伴終生無怨無悔。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全國勞模王永澄:幫助7000多名盲人走上自立之路2019-08-08
- 福建八旬以上全國勞模享受特殊優待 每月發放交補2017-03-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清首創“融e行”智慧平臺 實現“不見面審批2019-09-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