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復的建郡會館(一期)。
福州晚報記者 綦芬/文 葉誠/攝
國慶長假期間,記者走訪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幾處已修復和正在修復的文保單位。
文保單位修復
背后有不少故事
上杭路100號是省級文保單位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清末典型古建筑,福州商貿發展的重要史跡之一。2003年,記者初訪時,欲上商會舊址八角樓,被門衛勸阻,擔心樓板坍塌。記者用“岌岌可危”來形容并呼吁保護年久失修的商會舊址。
商會舊址修復后,記者又來過幾次。這次再訪,除八角樓已修復,原先坍塌的一進、改建的二進和破敗的三進,以及后花園也全部修復,堪稱上下杭古厝修復的典范。陪同記者的古建專家陳木霖說:“修復這些建筑都要有依據,要通過現場考古找遺跡,再按原貌原工藝恢復起來。”
上杭路128號的建郡會館,原登記為建寧會館。2014年,記者初訪時,這里即將搬遷,館內是兩排后期改建的三層居民樓,中間只剩一條狹窄通道。這次再訪,會館門墻已修復,墻上方的五角星已被“天后宮”和“建郡會館”兩塊碑額取代。居民樓已拆除,恢復為戲臺和天后宮。
“建寧會館為何成了建郡會館?修復戲臺和天后宮的根據是什么?”記者很好奇。陳木霖揭秘道,搬遷前,文物設計部門多次來勘察,并從原住戶處了解到這里原有戲臺和譙樓。在清理地面時,發現被埋的戲臺的柱頂石、兩側譙樓的廊沿石,所以修復了戲臺和譙樓。根據地上拜石、屋頂藻井、廊沿石前斜面等遺跡,修復了大殿和殿前御路。修復過程,又挖出被埋的“建館公業”斷碑(碑中有“建郡會館”刻字)、“建郡會館”墻碑,由此改名為建郡會館。
“上下杭水路通閩江,以前是商品集散中心。福州會館基本上供奉水上保護神媽祖。因此建郡會館大殿應是祭祀媽祖的天后宮。”陳木霖說。
陳木霖向記者介紹修復情況。
記者還走訪了修復中的市級文保單位高氏文昌閣和已修復的省級文保單位采峰別墅。
“你注意到了嗎,采峰別墅墻上石梁門框是斷裂的,如果拆了修,要拆掉很大一片墻體。文物修復就是要最少干預,盡量保留舊的,目的是保存歷史信息,又要達到建筑安全的目的,所以我們沒有拆,而是采用鋼構來支撐石梁門框。”“高氏文昌閣有三根杠梁,換一根都要10多萬元。為盡量保存歷史信息,又節省經費,我們挖掉木頭腐爛部分,用新木頭進行鑲補,再做舊處理。”陳木霖一邊說著,一邊還用激光筆指點著。
國慶期間,建郡會館、采峰別墅、永德會館開放,舉辦展覽,吸引許多市民和游客。
上下杭項目
已完成50%投資量
2014年,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程正式啟動,由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
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有關人士介紹,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總投資約55億元,現已完成投資27.5億元。
已修復福州商務總會舊址、采峰別墅、陳文龍尚書廟(二期)、建郡會館(一期)、黃培松故居5處文保單位,正在修復羅氏綢布莊、生順茶棧、高氏文昌閣、曾氏祠堂4處文保單位,完成永德會館等50處文物點和90處風貌建筑的修復,更新地塊15處。
三捷河沿岸已基本完成修復、招商并開街;上、下杭路沿街建筑立面修復基本完成;下杭路已完成市政道路建設,隆平路至三通路段計劃改做步行街;上杭路正進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
整個街區已修復項目全部招商完畢,已對外出租商戶82家,到國慶期間已開業55家,商業業態涉及文化、餐飲、娛樂等行業。此外,節假日還推出文化主題活動,以擴大街區影響力。
下一步,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將加快自建自營片區(上杭路以南、隆平路以東、三通路以西)的保護開發建設;打造智慧街區,盡快完成街區標識導引系統配置,推進公共景觀項目落地。
責任編輯:李牧晨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濱海新城人才公寓建設國慶期間持續推進2019-10-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