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1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實習生 蘇怡蓮)5日,《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出臺第二天,我市組織在榕臺灣人才齊聚一堂,學習中央、省、市惠及臺胞臺企措施,談就業創業經驗,說困難問題。現場氣氛溫馨愉快,好似家人團聚一般。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重要論述精神,去年以來,我市全力落細落實“31條措施”、省“66條實施意見”、省“42條實施意見”,陸續出臺福州市“68條具體措施”、關于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六條措施、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43條措施等,形成了“68+6+43”的多方位多層次惠及臺胞臺企新格局。
在榕臺灣人才各抒己見。記者 謝星星 攝
感動之心熱烈:紛紛為措施點贊
“非常具體,含金量非常高,都是臺胞臺企非常關心的問題。”福州市臺協會會長陳奕廷率先表態,認為新出臺的“26條措施”是對“31條措施”的補充和延伸,更加細化、更加深入,緊扣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熱點,明確給予了臺胞臺企更多的同等待遇,釋放出滿滿誠意和善意。“特別是福州市這么快就組織大家學習討論,更讓我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溫暖。”
福建商學院的臺籍教師蔡慧武對“26條措施”中第21、22、23、24條尤其激動。他表示,新措施提出的評定職稱、公派留學等舉措都是大家熱切期盼的內容,“而且為臺灣學生來大陸學習創造了更多機會和環境,這為全家來大陸發展的臺灣人才進一步提供了保障”。
融“陸”之心強烈:既提出問題,也分享經驗
在熱議惠及臺胞臺企各項舉措之余,臺灣人才們還積極分享在榕生活、就業、創業經驗,結合舉措落實提出了意見建議。
“我們既然來到了福州,就一心想在這里成就事業。今天來之前,我收集了許多臺籍教師想表達的心聲。”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代表、福州大學教授王量弘說,在榕專心科研多年,得到很多支持和幫助,此次“26條措施”提出的“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臺灣教師和學生可持臺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讓他為之一振。
“出國進修的事我們呼吁了好幾年,這次終于夢想成真了,這對于提升臺籍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將有很大的幫助。”王量弘說,希望能盡快出臺細則,讓大家早日享受到福利。
子女就學、社保醫保、信用卡辦理……臺灣人才們結合實際,提出了各方面問題。現場,市委臺港澳辦不僅邀請了相關部門解疑答惑,還請來多名臺胞現身說法。“大家碰到的問題我們之前都遇到過,都一一得到了解決。”臺胞陳柏叡說,有意向來榕發展的臺灣人才可以大膽行動。
行動之力積極:主動參與福州建設發展
干貨滿滿、誠意十足的惠及臺胞臺企舉措讓臺灣人才吃下了“定心丸”。大家把感動之心、融“陸”之心化為行動之力,積極主動參與福州建設發展。
“我們以陽光學院為試點,為臺籍教師開展入職講習,邀請了保險、銀行、法律等相關人員來開座談會,為大家量身打造產品。”去年,福州市臺協會人才委員會成立,馬尾陽光學院臺籍教授馬彥彬等8名臺籍教師加入委員會,負責起相關事務。
馬彥彬說,委員會在幫助臺灣人才適應大陸之余,還積極探索更多發展可能性,比如和福州軟件園多次開展座談,在知識產權轉化、產學合作、項目路演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為人才找到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還對接各地鄉村振興的發展需求,召集不同專業的老師共同發揮力量。
下一步,委員會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讓全市的臺灣人才一起團結起來,深入參與福州建設發展。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在嵐臺胞臺商熱議“26條措施”:同等待遇更細化更接地氣2019-11-06
- 打破兩岸職業認證壁壘 平潭對臺職業資格采信工作的比對階段收官2019-10-23
- 臺胞“登陸”交流不斷 浙江蒼南搭建橋梁促民間互動2019-10-17
- 在嵐臺胞和他的“巷子餐館”:給家人做菜,當然要做好2019-10-16
- 平潭這樣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橋頭堡”2019-10-14
- 助推兩岸融合發展 廈門市思明區打造臺胞幸福家園2019-09-25
- 大陸持續落實“31條” 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便利2019-09-11
- 平潭進一步支持和鼓勵臺胞來嵐就業創業2019-09-09
- 平潭:行業標準共通,兩岸更“近”一步2019-08-12
- 寧德(三沙)臺胞臺企司法服務中心迎來首批來訪臺胞2019-07-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白湖亭立交新增4條匝道讓二環快速閉合 明2019-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