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第六屆福建文創獎南平推介會現場,參觀者近距離接觸文創產品。 東南網記者 鄭云 攝
325件入圍作品接受專家評委現場評審。 東南網記者 陳星宇 攝
“文創+”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第六屆(2019)福建文創獎落下帷幕
東南網12月24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 18日晚,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省文改辦主辦,省臺港澳辦、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文旅廳、省廣電局協辦,東南網承辦的第六屆(2019)福建文創獎在福州落下帷幕,現場舉辦了頒獎晚會,并對獲獎作品和單位進行了頒獎。今年福建文創獎,通過“文創+”模式,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為文化遺產插上想象的翅膀,成為推動福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
參評踴躍 創意水平再創新高
第六屆(2019)福建文創獎在今年4月份啟動,大賽以“傳藝新生·非凡造物”為主題,按照五大類別進行征集,歷時四個月,吸引了眾多文創業者參評,共計收件1716件,初評入圍325件,最終共評出金獎作品5件、銀獎作品9件、銅獎作品15件,特別貢獻獎3件。
記者注意到獲獎作品讓人耳目一新,不僅有福建文化底蘊,還富有時尚氣息和文創活力。《香承》是工藝創新產品類金獎作品,它采用廢棄材料,設計開發出公益創新產品。作品《林則徐“寵辱皆忘”印文橡皮擦》獲得了文博創意產品類金獎,把民族英雄的名言與實用相結合,成為愛國主義教育一個很好的題材。作品《福州古厝系列燈光音樂盒》獲得非遺文創開發類金獎,它以福州市名勝古跡為主題,加入燈光和音樂,是軟木畫行業上的一次工藝創新。《永泰游禮》是文化旅游類金獎,該作品設計由“特產+兒童益智玩具+紀念品”旅游伴手禮系列組成,作為伴手禮將文化創意產品融入大眾生活。
城市IP類是今年福建文創獎新設的類別,《福鲀家族》獲得了該類別的金獎,記者看到,河鲀一家有著圓滾滾的身形與翹嘟嘟的小嘴,外形福氣圓滿,象征著福鲀、福建、福氣。作品的設計者之一是來自臺灣的林昆范,他告訴記者,漳州河鲀的產量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二,很有地方特色,作品融合了閩南、海洋、水仙花等元素,透過IP賦能,勾勒出活力滿載、代表愛與幸福的“福鲀家族”。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表示,本屆福建文創獎異彩紛呈,碩果累累,她對獲得金獎的作品贊美有加,她說,這些作品不僅設計精美,在創意上各具特色,而且從不同角度和深度詮釋了福建深厚的文化內涵,具備向市場推廣的基礎和條件。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袁勇麟連續擔任了福建文創獎六屆評委,他表示,今年福建文創獎征集的展品更為豐富。袁勇麟說,往屆賽事許多作品只有概念,但今年大賽看到了不少成熟作品,不僅設計精美,且面向市場推廣,真正做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
“跨界融合” 激發創新活力
近年來,福建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文化和旅游、文化創意設計與傳統手工藝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記者注意到,今年福建文創獎提倡“跨界融合”,通過“文創+”模式,深度融合現代文創與傳統手工藝,由此激發創新活力,為福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做文創的目的在于用文化創意把優秀的文化傳承和推廣出去。一件好的文創作品,有靈魂,也富有生命力,能接地氣。”陳麗華說,做文創要有更開闊的視野,緊緊抓住福建多元的文化特征和元素,去挖掘和利用,做出一批品牌,打造真正屬于福建文化的IP,讓游客通過文創產品把福建文化帶回家。
福建省海峽文旅創意產業協會會長石偉指出,如今旅游市場越來越繁榮,特別需要好的文旅融合的產品,而今年的福建文創獎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加入,新的思維讓作品顯得格外生動、貼近市場。
“福建不缺好的文創人才與產品。”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表示,福建文創獎要解決眼光與潮流的問題,福建文創獎要把獲獎作品知識產權申請下來,進行產業化深度加工。
文創獎還助推賽事成果產業化,獲獎作品除獲得獎金外,還將獲得免費展覽、宣傳推介、資金扶持、孵化對接等配套平臺服務。中央美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鄉文創中心副主任黃翊表示,福建文創獎要具有產品思維、產業思維、流量思維、消費思維。同時,大賽增強兩頭伸的力量,助力福建文創往下走、往外走。
老天華傳統樂器行傳承人在文創獎主題市集現場制作樂器。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鏈接〉〉〉
文創獎主題市集在上下杭舉辦
《繼藝》展區推動非遺線下宣傳
12月18日,由東南網承辦的福建文創獎獲獎作品展、文創獎主題市集在福州上下杭舉辦,《繼藝》特別展區尤為亮眼。展區集合展示了東南網《繼藝》專欄報道過的建窯建盞、象園木雕、老天華樂器、茉莉花膏、手工皮具等非遺項目的產品,并且為市民提供體驗制作的機會。
記者在現場看到,非遺項目“福州茉莉花古法制作”的展位前,許多市民駐足選購產品。代表性傳承人郭斌說,舉辦文創市集很有意義,能夠讓非遺產品有更廣的傳播效果。“傳統的手工藝有很多好的東西‘養在深閨人未識’,傳播不夠,線上線下的宣傳,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老天華傳統樂器行的代表性傳承人王道武在現場制作樂器引來圍觀。他告訴記者,此前通過媒體報道讓更多人了解到老天華,這次公益性市集上,也吸引了許多游客參觀,為他們這樣的傳統工藝帶來新的生機。
《繼藝》專欄由《福建日報》和東南網聯合推出,每周一期,聚焦福建非遺項目、閩臺民俗文化,目前已推出近50期非遺傳承故事。
責任編輯:趙睿
- 廈門集美鍛造影視全產業鏈 加速文化產業發展2019-11-19
- 上半年龍巖全市文化產業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2019-08-13
- 東北亞文化藝術中心:助力吉林文旅發展新愿景共創新平臺2019-04-18
- 晉江:“文創+”讓生活更美好2018-11-12
- 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2018-11-02
- 改革開放40年:文化產業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邁進2018-09-14
- “文創+”,讓傳統業態迸發新火花2018-06-05
- 福建發布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投資指引2018-05-27
- 第十四屆文博會將聚焦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2018-04-26
- 2018年漳州互聯網文化產業交流大會正式舉行2018-02-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年末還有臺風生成!級別或歷史罕見!對福建影2019-1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