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福州海洋科技成果推介會搭建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本報記者 吳暉 攝
為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動融入“三個福州”建設,昨日下午,由市科技局主辦、福建火炬高新技術創業園、福州技術市場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年福州海洋科技成果推介會在榕舉行。會上,來自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和福建海事協會的學者、專家,向相關企業推介了一批最新研發的海洋科技成果。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推介的不少成果屬民生項目,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市場前景廣闊,頗具亮點。
治理滸苔潮變“害”為寶
滸苔是一種藻類,最高可長至1米,繁殖能力極強。由于全球氣候變化、水體富營養化等原因,造成海洋滸苔綠潮頻頻爆發,大量滸苔漂浮、聚集到岸邊,阻塞航道,同時滸苔大量堆積后腐爛繁殖時需要消耗大量氧氣,散發惡臭氣味,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嚴重威脅沿海漁業、旅游業發展。
在昨日的推介會上,福建農林大學帶來的“一種滸苔的綜合利用方法”,可治理滸苔潮,實現變“害”為寶。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斌告訴記者,該項目提供了一種完全利用、零浪費的滸苔高附加值綜合利用方法,針對滸苔的特性,通過好氧發酵和厭氧發酵,使用滸苔生產水果保鮮劑、沼氣、有機肥,實現流水線式生產。“項目突出的應用價值在于充分利用了滸苔,既消除了滸苔大量滋生引發的海洋生態問題,又開發了商品價值極高的水果保鮮劑、沼氣、有機肥3種商品,具有充足的商品化開發價值。”
魚類下腳料加工為膠原蛋白
人體皮膚真皮的構成約有70%是膠原蛋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膠原蛋白會不斷流失。膠原蛋白不僅可潤膚養發,還可預防骨質疏松等,因此,膠原蛋白在市場深受歡迎。
昨日會上,來自福建師范大學的林崗帶來的一項膠原蛋白加工技術,原料來自魚皮、魚鱗等魚類下腳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林崗介紹,我國是羅非魚的出口大國,主要銷往歐美市場。歐美人吃的是羅非魚的魚柳(魚肉切成條狀),不吃魚皮。這些魚皮往往被用于飼料加工,附加值低。
“我們這個項目將魚皮、魚鱗等魚類下腳料開發為可食性膠原蛋白,不僅提取率高、原料安全,可以大大提高魚類下腳料的附加值,而且符合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社會發展規劃。”林崗說。
據了解,該項目采用酶法脫脂和復合酶法水解技術提取膠原蛋白,并采用膜技術調控水解膠原蛋白分子大小及分布,生產膠原蛋白寡肽和低聚肽,開發出魚皮、魚鱗復合酶—膜法水解提取膠原蛋白并脫色、殺菌、脫腥的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海鮮活延續液延長海魚壽命
為滿足內陸地區群眾對海鮮的需求,海魚運輸中通常離不開海鮮活延續液的使用。
昨日推介會上福建海事技術協會帶來的海鮮活延續液采用的是藥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經深加工制備而成。
福建海事技術協會的石芝欽告訴記者:“在海鮮運輸過程中,將我們研發的海鮮活延續液與海水按一定比例加入運輸海魚的容器中,能有效解決海魚的生存問題,同時可延長海魚7天~9天壽命。”
據介紹,該產品還可用于高密度的海產品養殖、防病,提高海魚免疫力及自愈力。
在昨天的推介會上,推介的一批海洋科技成果引發了與會相關企業的極大興趣,紛紛主動聯系、洽談。昨日的推介會是我市促進在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系列活動之一。市科技局積極發揮科技中介服務作用,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在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榕落地轉化。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我市技術合同登記總額達36.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02%。今年,我市技術合同登記總額預計將突破40億元。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亮點多 多項改革舉措在全國領先2019-12-24
- 聚焦2020年福州世界遺產大會:近在眼前的瀕危與除名2019-12-24
- 福州新一輪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工程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2019-12-24
- 第29號臺風“巴蓬”冬至生成 榕城有望下“透雨”2019-12-24
- 晴好天氣再現!本周福州最高氣溫或達25℃2019-12-24
- 福州發布加快總部經濟發展八條措施2019-12-24
- 福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擬月底交付 明年9月正式招生2019-12-24
- 挪用現金還債 福州一公司財務獲刑2019-12-24
- 福州海洋科技成果推介會舉辦 不少項目引人關注2019-12-24
- 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回眸2019-12-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群眾“表情包”是檢驗工作“晴雨表”2019-1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