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經濟發展已步入從數據擴張至結構調整、效益提高、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牢牢抓住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對標五大發展理念,加強戰略性、前瞻性研究,以“新產業、聚人才、重綠色、促協調”為策略,推進福州經濟既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福州把產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相繼實施了“抓項目促發展”“項目年”“招商年”“三產年”等專項行動,引進了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但是產業發展依然是一個短板,還存在產業不大、不強不優的問題。研、究近年來福州經濟質量與效益,是對當前福州經濟發展的一個回顧,也對福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索與研究。
福州經濟發展成效及特點
近年來,福州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9年,福州市經濟運行延續平穩發展態勢,根據省統計局反饋的統一核算數據,2019年福州市GDP達9392.30億元,以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總量為基數,初步核算增長7.9%,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95億元,下降2%(剔除減稅降費因素,同口徑增長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8億元,下降1.8%(剔除減稅降費因素,同口徑增長8.1%);出口總額1803億元,增長10.2%;實際利用外資60億元,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6億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91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9元,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新動能不斷增強,結構調整穩步推進。2019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平潭)增長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一。工業投資增速達到16.2%,分別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全省平均水平6.7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涉農投資同比增長31.5%。新型消費業態發展良好,綠色智能產品保持較快增長。
三大產業協調發展。2019年度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034.84億元,增長8.3%,增幅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一位;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26.4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830.99億元,增長7.8%。
福州經濟質量與效益逐年提高
根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外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我們從綜合效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6大領域,26個指標,構建科學、合理、可行的經濟質量和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對福州和部分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展開動態綜合評價分析。
福州經濟質量與效益逐年提高。從總體得分看,福州市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與杭州、西安、武漢、合肥、濟南、泉州等其他6個城市比較看,福州得分高于泉州、濟南。除杭州、武漢的經濟總量遠超福州,在其他與福州GDP總量相近的4個城市中,福州的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居中等水平。
綜合效益方面,福州工業能耗偏高,產出效益偏低;創新方面,福州創新發展動力還需提升,縮小與其他城市差距;協調方面,福州協調發展排位靠前,但區域發展差異仍較大;綠色方面,福州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但污染物排放管控力度有待提高;開放方面,福州開放發展水平仍需提高,需加大吸引外商投資的力度;共享方面,福州共享發展水平有待提高,讓更多人分享福州發展的成果。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福州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同時,工業化、城市化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和潛力。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牢牢抓住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對標五大發展理念,加強戰略性、前瞻性研究,以“新產業、聚人才、重綠色、促協調”為策略,推進福州經濟既好又快發展。
提升創新活力,推進產業經濟發展。產業是福州快速發展的基石,更是福州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對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至關重要。首先,進一步完善制造業發展規劃。組織專家、學者、政府、企業等不同領域人才,突破現有主導產業理念,就新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框架進行研究,并以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為引領,以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新產業為重點,制定長期戰略規劃,實現新產業空間布局、發展進程的“再重構”,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協調聯動發展。其次,進一步加強對新興服務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強財政資金向新興服務業企業聚集,幫助企業解決創新創業初期資金不足、風險過高等問題,激發創新熱情,做大做強數字產業化經濟,同時大力培育新興增長點,積極發展培訓、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租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健康、養老、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再次,加強產業經濟的研究與創新。定期組織專家學者對新產業發展的現狀研究,加以政策引導,使得政府得以主導新行業發展方向,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確保新產業高效發展。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福州要加快產業發展,重點促進以“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平臺福州”為主導的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的發展拉動,實現彎道超車,推動福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實施梯隊化人才發展策略,提升勞動生產率。“榕博匯”的順利舉辦,為福州匯聚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在引進這些高精尖人才的同時,也要進一步關注人才金字塔的構建。城市的發展,必須要多層次、多樣化的人才共同完成。梯隊化人才發展策略要更加注重造就大批社會所需的人才。首先,要確保人才無斷層。其次,要創造留住人才的土壤,要讓經濟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改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現狀,為各階層人才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服務,切實增加人才收入,提高人才生活品質,使人才停下來、留下來、住下來。再次,要吸取外地因人才招聘難而導致企業外遷的教訓,避免出現部分行業相關人才認為企業開出的待遇差,企業又認為人才創造的價值低,出現“有市無價”與“有價無市”相悖的尷尬局面,進而導致企業外遷的情況。
優化產業結構,持續擴大綠色發展優勢。近年來,“福州藍”已成為福州城市的名片,不論是綠水青山,還是金山銀山,福州都走在全國主要城市前列。但也要關注到,福州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指數低于杭州水平。一是要建立綠色發展產業目錄,與新產業一起形成科學規劃,重點發展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促進綠色技術、綠色資本、綠色產業有效對接,有力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努力為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打好基礎。二是要切實有效地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把控制能耗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著力特色打造,促進協調發展。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協調”是衡量經濟發展平衡性的重要參考因素,經濟的結構、區域和城鄉的協調性是發展的重點,也是發展的難點。作為中觀層面的城市而言,走特色打造之路,在不同行業、區域和城鄉間打造差異化的特色重點,以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是提高經濟發展協調性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各行業、區域和城鄉產業特點、資源特點、發展特點以及比較優勢的差異化,打造層次性和互補性的經濟布局,減少區域間、城鄉間的同構性競爭。其次,要大力發展鄉村綠色產業、循環產業、立體化產業,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政策扶持,制定農業招商目錄,進一步調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務工的積極性,切實推進農業產業補齊短板、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總體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作者:吳輝康 福州市統計局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葉平 福州市統計局綜合統計處科員)
責任編輯:趙睿
- 70年來,福州經濟社會主要有這四大變化2019-09-01
- 地鐵給福州經濟帶來了什么?2019-08-20
- 上半年福州市四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省第一2018-07-25
- 福州經濟總量突破7100億 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1元2018-02-02
-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福州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2017-12-28
- 福州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2017-12-28
- 福州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7-12-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道路運輸部門伸出援手 “點對點”送員工2020-02-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