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工程基本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后意蘊悠長。
福州新聞網3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文 陳暖/攝)倉山區蓋山鎮陽岐村是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的故里。記者昨日獲悉,歷時一年多,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工程已經基本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掃尾工作。
因為嚴氏遷閩始祖嚴懷英曾為唐朝朝請大夫,所以陽岐嚴復故居又被稱為“大夫第”。故居歷經嚴氏家族幾代營建,現存為明末清初建筑。嚴復9歲時隨母回鄉居住,即居于該屋第二進西披榭。2006年,陽岐嚴復故居與嚴復墓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倉山區博物館工作人員,探訪了修繕后的陽岐嚴復故居。這是一座穿斗式木結構清代風格建筑,占地745平方米。古厝格局為二進三開間,由前后廳堂、左右廂房、前后天井、左右披榭、門廊等組成,白墻青瓦,清雅別致。
“修繕之初,故居是另一番模樣。因為年代久遠,房屋木構件不同程度腐爛,外墻有一定程度剝落。不過,故居的建筑形制大體保留下來了。”倉山區博物館有關負責人說。
2018年,倉山區對陽岐嚴復故居及其兩側古建筑進行征收,并啟動陽岐嚴復故居和嚴復墓的保護修繕工程。去年1月,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工程正式動工。
記者了解到,“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是此次修繕遵循的原則。此前,古建筑專家組曾多次到現場勘探,按當時故居的面貌和殘存的痕跡,制定了修繕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存建筑的歷史原貌,真實反映建筑的歷史信息,并盡可能在細節上把好關。
經過甄別,修繕過程中拆除后期改造增建的部分,還原歷史面貌。同時,解決了漏雨問題,清除了墻帽、屋面的雜草,更換了殘損構件。對殘損的藝術構件,在其輪廓還未消失前采取修復措施。
記者在古厝二進主座內抬眼望去,梁端、斗拱等部位木雕構件十分精美。“這些藝術構件多是原建筑上的遺存,總體保存較好。經過工匠的清洗、簡單修繕,它們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了。”上述負責人說。
目前,陽岐嚴復故居修繕工程正在進行掃尾施工,將于下月底前完工。倉山區博物館有關負責人表示,故居內將展陳嚴復生平事跡,如今他們正著手制定展陳方案。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鼓樓區東街街道全面推行防疫新舉措2020-03-11
- 福州高新區綜合執法局吳潛塵:在“最危險的地方”抗疫2020-03-11
- 福州部署開展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2020-03-11
- 3月10日福州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2020-03-11
- 福州消防增援泉州:搜救犬連日奮戰 精準定位被困者2020-03-11
- 福州王府井百貨6月1日閉店 傳統百貨紛紛升級2020-03-11
- 傳遞溫暖和信心 致敬“最美逆行者” 福州市文聯用文藝譜寫眾志成城的抗疫戰歌2020-03-10
- 福州車管所恢復辦證窗口服務 20項業務可以辦2020-03-10
- 福州47路等3條公交線路改道 恢復原行駛走向2020-03-10
- 福州消防搜救犬持續工作45小時 準確定位多名被困人員2020-03-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鼓樓區東街街道全面推行防疫新舉措2020-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