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至鶴林生態(tài)公園的上社10號古厝,主體已完成修復。
福州新聞網3月1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陳暖/攝) 春意盎然的鶴林生態(tài)公園里,一棟灰瓦白墻的建筑正在建設。這是由晉安區(qū)鼓山鎮(zhèn)上社村遷來的上社10號古厝,其主體部分的遷建修復已經完成,力爭4月底全面完工,將成為鶴林生態(tài)公園唯一的古建筑景觀。
遷建如“繡花”
慢工出細活
晉安區(qū)上社10號古厝是福州市少有的保留較為完整的清代末年傳統(tǒng)古民居,被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列入歷史建筑保護名錄。去年,由于塔頭路建設施工,上社10號古厝由原先的鼓山鎮(zhèn)上社村遷至鶴林生態(tài)公園內。
“遷建古建筑要細致如‘繡花’。”福州市城鄉(xiāng)建總項目負責人陳沛介紹,“先對原建筑構件進行編號,然后落架并確定殘損率。每個配件都要反復檢查,因為木構件在拆卸過程中,可能出現斷裂,可能已遭蟲蛀。殘損高的要修補,超過修補范圍的,需要去找配件。”
施工方福建景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州唯一的古建筑一級修復企業(yè)。現場負責人林有西說:“無論是梁柱、斗拱類的木構件,還是廊沿石、柱礎等石質構建,我們都盡可能多地保留了原建筑的材料,慢工出細活,把古建筑修復重現。”
上社10號古厝修復中使用了臺東62號的一些保存尚可的木構件,這是我市歷史建筑構件活用的寶貴實例。
上社10號古厝內部修復場景。
傳承地方特色
不失獨特亮點
上社10號古厝由兩進院落構成,總建筑面積412平方米,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福州地區(qū)傳統(tǒng)的古民居平面格局。陳沛告訴記者,上社10號古厝采用福州地方建筑傳統(tǒng)手法及工藝建造而成,如:馬鞍式山墻、花崗石柱礎、穿斗式木構架,富有福州傳統(tǒng)古民居特色,對于研究福州古民居的建筑形制與風格,具有重要的科學及建筑價值。其一斗三升、雀替、插拱等細部構件雕刻精美,圖案考究,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在遷建修復過程中,我們保留了這棟建筑的一些獨特亮點。”林有西介紹,“福州傳統(tǒng)建筑只有中間1個大廳,兩側是明間,這棟建筑有3個大廳。福州傳統(tǒng)建筑只有一重屋檐,這棟建筑有雙重屋檐,這是非常少見的。”
古厝重獲新生
用作管理用房
在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雕刻木頭,鋪設瓦片。林有西說:“施工員進場編號的時候,這棟房子破損比較嚴重,墻頭雜草叢生,瓦片開裂、破碎;木構件特別是柱腳、屋頂木基層受損比較嚴重。遷建修復后,古建筑將重獲新生,比如:做了雨污分流,通了強弱電、網絡,讓建筑具有實際使用功能。”
據介紹,上社10號古厝完工后,將成為鶴林生態(tài)公園內唯一的古建筑景觀。古厝距離馬路最近處約200米,市民駕車經過鶴林生態(tài)公園時也可以望見。
晉安區(qū)建設局建設管理科科長林峰告訴記者,上社10號古厝作為晉安區(qū)重點打造的古建修復及活化利用項目完工后,將作為園林管理用房,服務于牛崗山公園、鶴林生態(tài)公園以及明年完成的晉安湖公園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趙睿
- 市民代購需求大增 福州代駕司機變身跑腿小哥2020-03-17
- 福州兩人假裝賣口罩騙取46.7萬元 2020-03-17
- 福州92、95號汽油有望跌進“5元區(qū)”2020-03-17
- 滴滴在福州、廈門等21城上線跑腿服務 首單減10元2020-03-16
- 福州烏山風景區(qū)桃花盛開春意濃2020-03-16
- 福州公共文化場館16日起逐步有序開放2020-03-16
- 好消息!福州這些公共場所開放時間確定2020-03-16
- 福州“北大門”顏值提升:車行看林帶 步行逛公園2020-03-16
- 福州部分公園增加開放出入口 管控最大游園數量等措施并未改變2020-03-16
- 福州市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企業(yè)動能2020-03-1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三盛國際公園有三四十套群租房 社區(qū)已介2020-03-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