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申生產車間智能化后,人力得到釋放,生產效率提升。(恒申控股集團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楊瑩
2018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賀信中強調,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思想,孕育發端于福建,最早探索于福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近年來,“數字福州”建設漸入佳境。長樂,作為“數字福州”建設的主戰場,緊抓歷史機遇,通過數字賦能,釋放經濟活力,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
數字賦能加快轉型升級
19日,長樂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開足馬力,隆隆作響,紗線在機器間完成“牽伸卷繞”,紗線產品快速出爐。“疫情期間,在數字賦能之下,公司生產有條不紊。”公司總經理梅震告訴記者,紡織化纖雖是傳統產業,但信息化應用無處不在。
以恒申在疫情期間推出的大數據平臺為例,員工每天都要通過平臺進行“線上健康打卡”,以便企業及時了解他們的健康動態;平臺還有GPS定位功能,可以定點考核在工廠外居住和未返廠人員居家隔離的位置,雙管齊下,加強管控,確保生產順利進行。
恒申正在加快推進“IoT(物聯網)+SaaS(軟件集成)+AI(人工智能)”的系統深化應用,這個系統相當于恒申的“數字大腦”。梅震拿起平板電腦,登錄“數字大腦”智能管理平臺:不管是位于長樂、連江的子公司,還是位于江蘇南京或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的工廠車間,生產情況、庫存情況、銷售情況,各種實時數據應有盡有,可隨時生成各類數據報表,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梅震說,有了“數字大腦”,生產效率高了、能耗降了、產品質量和研發水平提升了,“如果把企業發展比作行船,過去多數是依賴經驗和感覺來掌舵,如今有了數字化管理,就能更直觀、更準確地調整航船的馬力和方向”。
在長樂,像恒申這樣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浪潮的企業還有不少。他們大膽“觸網”,推進管理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機器智能化,助力傳統產業加速轉型,為“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寫下生動注腳。
去年以來,長樂實施數字經濟賦能先進制造業行動,出臺系列優惠政策,設立首期10億元智能制造專項基金,支持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和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景豐科技公司是長樂紡織行業第一家跨入工業4.0時代的數字化、智能化企業。走進景豐科技車間,智能機器人來回奔忙,靈活揮舞著大臂,將一卷卷絲餅交給天車。收到絲餅后,天車平穩地升入半空,加入智能輸送隊列,將絲餅送入智能檢驗站和智能稱重站,這些動作一氣呵成。
“全流程智能化生產設備,節省了人力,幫助我們把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景豐科技廠長李鑄龍介紹,傳統企業年產20萬噸錦綸,至少要1100名工人,景豐僅需420人,僅人工成本方面每年就能節約4500萬元。
長樂區相關領導介紹,目前長樂407家規上企業中已有47家開始智能制造探索。在數字賦能之下,今年紡織化纖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有望突破2200億元。
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平臺經濟異軍突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新范式,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長樂,依托紡織、冶金、現代物流等優勢產業,一批平臺經濟項目迅速成長。
“樂紡云”是一個由多家福建紡織龍頭企業建設和運營的“互聯網+紡織業”公共服務平臺。春節假期過后,“樂紡云”恢復正常信息發布、掛牌交易等網絡服務功能。
“樂紡云”一恢復正常,金綸高纖就接到來自江蘇的大訂單。“即使在疫情期間,公司掛在平臺上的產品,每天也有客戶線上詢價、采購。”金綸高纖銷售人員說,借助“樂紡云”,公司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銷量節節攀升。截至目前,公司在“樂紡云”上的銷量比2018年漲了至少4倍。
記者看到,在“樂紡云”上,各家供應商直接曬出產品信息,上下游企業一起亮相,價格公開透明、一目了然。“公司每年需采購數十萬噸原料,通過‘樂紡云’下單,每噸成本價降了5元~10元,一年節約成本數百萬元。”金綸高纖董事長鄭寶佑說。
“通過好運聯聯平臺運送醫療防疫物資的貨車,均獲得500元補貼。”好運聯聯長樂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好運聯聯是一家無車承運平臺,相當于貨運版的“滴滴打車”。去年3月,好運聯聯長樂子公司成立,當年6月~12月營業額就突破3.5億元。
最近,永德紡織一批產品計劃發往浙江紹興。負責物流發貨的黃女士在手機上打開“好運聯聯”APP,輸入貨物信息和目的地后,形成運單。平臺迅速匹配了距離最近、運費最優惠的貨車,“拼車”運貨。“出貨就像打車一樣方便,與以前電話來回聯系相比簡單多了,而且還便宜。”黃女士說。
“對這些新興的平臺經濟項目,我們將在用地、資金等方面給予配套扶持措施,助力企業持續發展壯大。”長樂區相關領導表示。
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抓項目促跨越 沖刺千億GDP
3月5日,濱海新城東南大數據產業園,一場別開生面的“5G+云招商”簽約活動成功舉行。長樂區相關負責人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福建分公司、中國金茂、上海均和等11家企業展開視頻“云簽約”,共協議引資348億元。
簽約項目涉及智能制造、平臺經濟、海上福州、數字經濟、總部經濟、軟件、新能源、黃金交易等產業。其中,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福建分公司投資的清潔能源利用及區域總部項目投資額130億元,擬落地區域總部基地、濱海氫谷、海上風電、海底電纜項目,打造氫能產業鏈;上海均和集團東南區域總部項目,將建設集辦公、產業配套于一體的總部基地;博思軟件智能園區項目,將在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投資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運營中心、人工智能產業孵化中心等;德誠黃金集團的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項目,擬建設國際黃金交易產業鏈,涵蓋線上線下黃金交易、珠寶人才培訓等。
這是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大數據應用于招商的一次創新嘗試,也是長樂抓招商、強動能、補短板、促跨越的最新成果,將有力推動長樂產業轉型升級和濱海新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作為“數字福州”的重要承載地,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建成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海峽光纜一號”和省級“政務云”“商務云”等一批大數據產業基礎設施;引進了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中心等國家級平臺;三大電信運營商、奇虎360、貝瑞和康、比特大陸等一批龍頭大數據企業紛紛入駐。截至目前,產業園累計注冊企業375家,注冊總資本345億元,初步形成一批面向健康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大數據行業應用服務企業,形成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鏈雛形。
“從整體來看,長樂具備了發展數字經濟的良好基礎。”長樂區相關領導表示,去年,長樂的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約為43%,今年努力實現“GDP沖千億元、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超50%”的目標,“我們正在強化金融扶持和高端人才支撐,為企業牽線搭橋、做好服務,推動制造業生產模式轉換和流程再造,著力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同時,充分發揮長樂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優勢,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的基礎上,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間數據互聯、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實現全產業鏈賦能提升。”
責任編輯:趙睿
- 濱海新城打造美麗海堤 長樂“十七孔”下月展新顏2020-03-18
- 長樂文嶺鎮拆違500平方米2020-03-18
- 長樂區融媒體中心:防控疫情 我們在行動2020-03-18
- 黨徽閃耀助力復工復產 長樂規上工業全部復工2020-03-17
- 長樂團區委青年干部:幫扶困難青少年 奮勇當先守一線2020-03-17
- 長樂:舊閘換新閘 泄洪能力將更強2020-03-17
- 長樂新華源集團:防疫不松勁 生產馬力足2020-03-11
- 長樂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抓好春耕春種積極惠企扶企2020-03-10
- 長樂全力保障疫情期間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2020-03-09
- 簽約348億元!長樂招商“開門紅” 濱海新城打造250米高新地標2020-03-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疫情防2020-03-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