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魯閩與愛人展示母親的榮譽證書及當年本報的相關報道。
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文 葉誠/攝
“舍身捐軀大無畏,造福后人永安康”。
清明節就要到了,為母親姜集想了許久的14字碑文,就要刻上福州三山陵園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紀念碑上,71歲的譚魯閩昨天對記者表示:“將來我的碑文是‘沿著母親姜集的足跡前進’,我愛人的碑文是‘夫唱妻和永相隨’。”
2010年前后,福州晚報刊發《一家三老人都想捐獻遺體器官》《捐獻易、易俗難,我的遺體誰做主》的報道,講述了南下女干部姜集帶著大兒子和兒媳申請遺體捐獻的曲折經歷。此事見報后,影響了十幾對老年夫妻,他們也成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今年1月14日,95歲的姜集老人離世,她實現了自己的遺愿,捐獻了遺體。
一次偶然機會
老人立下遺愿
已過古稀之年的譚魯閩,昨日說起母親仍幾度哽咽:“中國人講誠信,我母親做到了。”
事情要從2009年講起。那年7月的一天,福州市中醫院病房里,姜集注意到隔壁病房一名90多歲的老人去世了,但沒見到殯葬車前來,她讓大兒子譚魯閩去了解情況,這才知道老人的遺體捐獻了。姜集頓時被觸動了,她說:“人家都捐遺體了,我為什么不捐遺體或眼角膜呢?這也是為社會作貢獻啊!”于是,她把自己要捐獻遺體的事,交給大兒子去辦。
姜集祖籍山東,是省海洋漁業公司的退休干部,老黨員。作為一名南下干部,她將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第二故鄉——福州。她有三個兒子,對于捐獻遺體這事,大家意見不一。
但老人意志堅決。
此后,幾經波折,2009年7月20日,福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病床前,為姜集辦理了眼角膜捐獻簽字儀式,同時頒發了榮譽證書。
同一天,譚魯閩和妻子林愛華也簽下了《志愿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當時,他笑著說:“我們夫妻倆沒有孩子,不講封建迷信,思想很簡單,商量后就決定跟母親一起捐。”
十余年時間
老人從未動搖
今年1月14日,95歲的姜集告別了人世。遵循母親的遺愿,譚魯閩為母親辦妥了最后一件事:遺體送往福建醫科大學,作為“大體老師”使用。
“從2009年到去世前,母親對于捐獻遺體這件事從未動搖過,前些年她把捐獻眼角膜改為了捐獻遺體。”譚魯閩說,就在去年底,老母親甚至已經認不出兒媳,但仍一直交代“你們一定要按照我的遺愿做”。
“如今,我為母親實現了遺愿,我為有這樣的母親感到十分驕傲。”譚魯閩說,母親60歲就確診了乳腺癌,后來還長期住院,但憑著堅強的信念,活到了95歲。
如今,譚魯閩與妻子和當初的母親一樣,對于捐獻一事,始終沒有動搖過。
遺體器官捐獻
獲更多人認同
對于姜集老人一家的故事,福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胡曉強表示,囿于中國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和“入土為安”的喪葬習俗影響,遺體器官捐獻對國人而言是件略帶敏感的事情,姜集老人一家的大愛讓他很感動。
記者了解到,2005年福建省頒布了《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為遺體器官捐獻提供了法律保障。2007年,福州市紅十字會專門在福州三山陵園修建了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和紀念碑,每年清明節組織一次官方悼念儀式。2010年,福州共有1000多名遺體和器官志愿捐獻者,其中71人實現了捐獻愿望。
如今,人們在思想上越來越認同遺體器官捐獻。但胡曉強表示,與大城市相比,福州市仍顯不足,為此他呼吁:期待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行列,為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奉獻大愛,為醫學發展加油助力。
責任編輯:趙睿
- 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倡議書2020-03-25
- 2020年清明節放假3天五一放假5天 2020年公休日放假時間安排2020-03-16
- 2020清明節放假幾天 2020清明節是哪一天怎么放假2020-03-16
- 2020年清明節放假安排最新 2020清明節是幾月幾日放假 4月初疫情會不會結束?2020-03-13
- 南平市第一醫院醫師邱必成罹患腸癌,治療期間,他仍心系閩北醫療事業;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選擇捐獻遺體和眼角膜——此生為醫無悔2019-12-11
- 致敬!三明94歲老游擊隊員捐獻遺體!2019-07-31
- 清明節期間臺江加強宣傳教育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2019-04-10
- 南鐵昨迎清明出行最高峰 發送旅客約120萬人次2019-04-08
- 清明節高速免費幾天2019?最新2019年高速免費時間表匯總2019-04-05
- 清明節祭祀掃墓注意哪些問題2019?清明節祭祀掃墓禁忌匯總2019-04-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確保安全,福州這些體育場館有一套2020-03-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