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調蓄池及公交立體停車場是公交場站有機融入城市功能的典型。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文 葉義斌/攝
近日,位于華林路的斗門調蓄池及公交立體停車場項目陸續移交,將全面啟用。由傳統平面停車場改造而來的斗門立體停車場,可容納255輛公交車,地下層是容積為16萬立方米的全國單體第二調蓄池,是公交場站有機融入城市功能的典型。
習總書記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作為公交“先行官”的場站建設,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正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展現不一樣“風景”。
創新:
打造特色公交場站 和城市功能融合
1日上午,記者來到斗門調蓄池及公交立體停車場,5層的建筑外表飾以曲面狀的藍色百葉,猶如海浪一般起伏。從地面往上,底層為公交維修車間和工具間,上面5層為停車樓,樓內配備了60部充電樁,樓頂也被辟為停車場。而地下1層為社會停車場,地下2層至5層則為16米深的調蓄池。“汛期來臨時,可以通過管網將澇水引入調蓄池,洪峰過后再抽排入河,減少路面積澇。”福州市城市客運場站公司工程師沈骎介紹。
斗門停車場是易澇點,以前每逢臺風季,澇水最高能漲到腰部,上百輛公交車需緊急調離。作為江北城區“六湖二池三園”蓄滯水體工程之一,斗門調蓄池及公交立體停車場項目2017年動建。“現在,不僅可停放公交車數量增多,也對緩解內澇有幫助,社會效益整體得到提升。”沈骎說。
集約利用土地、和城市發展規劃和功能相融合、創新建設和運營模式,是近年來公交場站建設的趨勢。去年,福州市在三環高架橋下新建了5處公交停車場,總面積145畝,可停放628輛公交車,盤活了橋下空間。近年來,我市重點建設13個綜合樞紐式公交場站,在建的火車站綜合樞紐站還集旅游巴士、配套商業和上蓋物業開發為一體,形成交通樞紐型商圈。
“我們正在研究和各種城市功能融合,創新公交建設運營方式,打造更多有特色的公交場站。”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研究在飛鳳山公園設公交場站,讓乘客能直達公園、減少步行。
綠色:
站臺上種大樹 路邊設“港灣”
福馬路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多彩通廊”,有著四季不同的“花街”美景。在那里,公交站也披上綠裝,一棵棵行道樹撐開樹冠,為候車乘客遮陰。
為了讓城市多一片綠蔭,我市大力實施市區公交場站遮陰工程,在各主要路段具備條件的公交站臺廣植樹木。“在站臺的樹叢下等車,不用忍受暴曬,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很有福州特色!”“新福州人”小陳點贊。
1日下午,記者在溫泉公園公交站看到,一輛輛公交車魚貫拐入公交站,接上乘客后,再拐上主車道。這種彎向人行道的公交場站被形象地稱為“港灣站”,能減少公交車停靠時對主干道交通流的影響。
“溫泉公園附近土地比較緊張,但群眾的出行需求又比較強烈,我們結合市政道路和周邊環境設置港灣站,解決了公交車短暫停靠的問題。”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已在城市主次干道和交通量較大的支路上改造和建設了481個港灣站,占公交站總數量的21.07%。
協調:
和用地一體化規劃 公交先行有保障
“因為前期缺乏規劃,沒有預留場站用地,后期再去協調,真是太難了。”市道運中心公交科深有感觸地說。以公交333路為例,歷經5次走訪、1次協調會,持續半年多,才將333路開進鶴林東片線網空白。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公共交通與用地一體化規劃,從根源上解決了公交“安家”問題。據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1年~2020年福州城市總體規劃中,就規定在舊城改造、新區開發、城市大型客運交通樞紐規劃中優先考慮公交場站的設置,確保場站用地優先保障。同時,加強專項規劃和城市控規的銜接,對公共交通設施用地進行統籌預留控制。“科學的規劃布局,不僅提高公交的覆蓋面、優化線網、減少線路重復率和車輛空跑率,還能減少乘客候車時間、緩解公交列車化現象。”該負責人說。
如今,公交先行的理念在城市建設中逐漸彰顯。在濱海新城片區開發時,就根據預期人口、產業規模提前規劃布設了東湖、漳江、CBD、科教城、萬壽等站點。地鐵1號線建成后,我市交通部門對標需求,提前謀劃地鐵2、6、5號線及濱海新城的配套交通接駁設施建設,還配套出臺公交地鐵換乘優惠,形成“主線+放射”的線網布局。
共享:
城鄉一體化 共享出行福利
近年來,我市加快公交首末站和中途站建設,每一個線網空白填補,都給當地居民出行帶來利好。
2016年,位于晉安宦溪鎮的住宅樓盤開售。次年,提前規劃的桂湖公交首末站就啟動建設。同年6月,331路公交開通,趕在市民入住前解決了桂湖片區沒有公交的問題。“在整個地塊的推進實施過程中,由道路業主負責提前配建,與周邊住宅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運營。”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借助舊城改造新建客運場站,也給市民出行帶來便利。在太平汀洲和王莊地塊,結合舊改,將公交場站等公共配套納入地塊出讓條件,同步選址、同期拆遷、同步建設、同步驗收,解決了棚屋區沒有公交的難題。
今年,市交通局還啟動東湖路公交首末站、義序公交綜合場等10個場站項目,涵蓋義序、樟嵐、滿洋等周邊地區。隨著場站建設的完善,將開通更多公交線路,為市民出行帶來便利。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印發《福州市漆藝保護與產業發展規劃》2020-04-03
- 福州長樂區檢察院檢察建議書推動各方清除管理漏洞2020-04-03
- “七蹓八蹓 醉享福州 ”鄉村踏青慢游推薦2020-04-03
- 福州最大物聯網綜合體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二期動建2020-04-03
- 福汽集團向福州市捐贈8臺負壓救護車2020-04-03
- 福州市備案首個抗擊疫情慈善信托項目2020-04-03
- 福州長樂區檢察院檢察建議書推動各方清除管理漏洞2020-04-03
- 福州倉山開啟“云”上扶貧對接新模式2020-04-03
- 為征遷快起來 福州高新區上演新版 “孟母三遷”2020-04-03
- 福州加速“送出”惠企資金4億多元2020-04-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七蹓八蹓 醉享福州 ”鄉村踏青慢游推薦2020-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