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羅源畬族文化民俗小鎮(zhèn)。記者 鄒家驊 攝

      羅源畬族文化民俗小鎮(zhèn)。記者 鄒家驊 攝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林洪相 通訊員 劉其燚 肖丹

      畬族人自稱為“山哈”,意思是住在山上的客人。羅源縣是我省乃至我國畬族主要聚居縣份之一,現有畬族人口2.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1%。

      “我和畬族是有緣分的”“我的心系著畬族人民”……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與畬族群眾結下深深的情緣?!稊[脫貧困》一書中的《畬族經濟要更開放些》《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于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等篇章,都是他對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問題進行的深刻分析、思考和探索。

      近年來,羅源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工作主題,以實施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保護傳承畬族文化、夯實民生基礎等為重點,推進民族工作不斷取得成果。2017年底,畬族建檔立卡貧困戶163戶464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6個畬族貧困村悉數脫帽退出;2019年,少數民族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5%,高于全縣增幅9.3%……

      2019年,羅源縣委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生活之變:

      精準幫扶助脫貧

      “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政策好不好,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以來的多次講話,表達了他一直以來對扶貧工作和少數民族脫貧奔小康的關切。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多次到羅源走訪少數民族村,深入一線了解少數民族村發(fā)展壯大中存在的問題,現場解決扶貧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羅源縣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長謝婧介紹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羅源高度重視少數民族鄉(xiāng)村發(fā)展,大力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民族特色產業(yè)、民族教育等,織密保障網,補齊民生領域短板。2017年底實現少數民族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后,立即轉入鞏固脫貧成果、建立長效機制的新階段。羅源縣率先成立全省首家鄉(xiāng)村振興學校,定期舉辦少數民族鄉(xiāng)村振興培訓班,重視人才培養(yǎng),助力民族村振興發(fā)展。

      【故事點擊】

      南洋村的巨變

      走進白塔鄉(xiāng)南洋畬族村,整齊劃一充滿畬族風情的小樓房,依山枕水,構成田園牧歌式的美麗景象。

      為了解決進村難、出行難的問題,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南洋村開展了入村道路拓寬項目,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村路,現在變成寬闊的水泥硬化路。

      通過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南洋村內外兼修,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村主街800米長的畬族風情壁畫,內容涵蓋畬族的由來、民族習慣、風情美食、特有節(jié)日等,儼然是“畬族百科全書”;垃圾分類銀行、陽光堆肥房、三格化糞池等項目讓村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種植基地里,紫薇花開正艷、百香果長勢喜人,畬鄉(xiāng)風情農業(yè)生態(tài)觀光旅游粗具規(guī)模……

      今年初,羅源首個房車營地落戶南洋村,讓該村成為“網紅村”。“利用房車平臺引流八方游客,通過農、文、旅合作,形成房車上下游產業(yè)鏈,同時帶動南洋村名優(yōu)土特產的銷售,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共贏。”南洋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峰說。

      希望在,美好生活就不會遠。

      蘭寶金是南洋村的建檔立卡脫貧戶之一。早些年,他妻子有病在身,孩子都在讀書,家庭重擔都壓在蘭寶金身上,日子過得很清苦。

      “扶貧先扶志,有了手藝到哪都不怕。”村兩委給蘭寶金介紹了一位老木匠當師傅。憑著勤勞肯干的勁頭,2017年,蘭寶金順利脫貧。

      “現在我靠著當木匠攢下的錢和親戚朋友的幫忙,把家里的房子也建起來了。”蘭寶金自豪地說,如今,他靠著木匠手藝,一年可以賺三四萬元;在村里的幫助下,他還申請了5萬元貸款入股蔬菜合作社,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發(fā)展之變:

      文旅融合謀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tǒng)村落改造好、保護好。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tài)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xiāng)村的好做法。”

      今年元旦期間,位于松山鎮(zhèn)八井村和竹里村的羅源畬族文化民俗小鎮(zhèn)一期項目,正式開門迎客。這里的全省第一座縣級畬族文化民俗展示館,展示了羅源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畬族服飾、畬家拳、畬醫(yī)藥等畬族非遺文化,以及哭嫁、祭祖、對歌等民俗文化,還收集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畬鄉(xiāng)的畬族文物,并將現代科技融入展館,增強游客的體驗感,讓人充分感受到畬文化的獨特韻味。

      【故事點擊】

      小鎮(zhèn)建設點亮畬族文化IP

      小小畬族民俗畫,釘上釘子,就變成充滿立體感的3D畫作。這樣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是由畫家和畬族群眾合力完成的。

      “竹里村是畬族村,我們以畬韻作為生命的主軸進行創(chuàng)作,帶動當地畬族群眾就業(yè)。”竹里村谷倉畫院院長鄭世銜介紹說,畫院定期對畬族群眾開展藝術創(chuàng)作培訓,在畬族群眾中培養(yǎng)農民畫家,“一年來,有20多名畬族群眾參加培訓,現在已經有人正式簽約畫院”。

      “其他的群眾在生產之余,也可以來‘接單’,幫我們制作技術難度不大但耗時較多的釘子畫。”鄭世銜說。

      “這些畫我都要了,等民宿裝修好了就掛在里面作軟裝,還可以幫你們代售。”來谷倉畫院做客的林情,一進門就被這些風情獨特的畬鄉(xiāng)民俗畫吸引了,三言兩語就將生意談成。

      林情是八井畬鄉(xiāng)里度假區(qū)項目負責人。去年參加了羅源鄉(xiāng)村振興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后,她決定將自己的民宿開到八井村。“這里舊村落保留完整,獨特的畬族風情更是讓人流連忘返。”林情介紹說,八井畬鄉(xiāng)里項目已經租下15棟老宅,正在進行改造,預計國慶前可以對外營業(yè),“我們一期會建成一個核心活動區(qū)、兩個民宿區(qū)、一個咖啡區(qū)和一個餐飲區(qū),相信到時候將吸引更多人來這里領略畬族風情。”

      羅源縣副縣長徐忠瓊介紹,接下來,羅源將建設印象山哈演繹館,打造畬族文化IP;在谷倉畫院沿線建設畬風畬藝商業(yè)街,搭建集藝術、體驗、交流為一體的文創(chuàng)平臺;將畬藥浴療等康養(yǎng)項目引入畬鄉(xiāng)里度假區(qū);在八井、竹里和小獲沿溪規(guī)劃建設紫藤慢步道、休閑步行棧道、櫻花山地車賽道,全力推動羅源畬鄉(xiāng)“旅游+”融合發(fā)展。

      傳承之變:

      古為今用煥新生

      “要抓緊挖掘整理畬族文化遺產,如畬歌、民俗、民諺、民樂、舞蹈、故事等,要組織力量進行深入探討,取其精華,古為今用。”習近平總書記對畬族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論述,為羅源縣推進畬族文化遺產傳承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羅源縣高度重視畬族文化保護工作,把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培養(yǎng)少數民族人才作為促進民族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重要抓手,讓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煥發(fā)時代光芒。目前羅源民族文化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項、省級4項、市級3項,其中畬族醫(yī)藥、畬族服飾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故事點擊】

      “鳳凰裝”走紅

      相傳,“鳳凰裝”是畬族三公主的嫁衣演變而來。積淀著畬族歷史文化的羅源“鳳凰裝”,對畬族服飾的傳統(tǒng)樣式保存得最為完整,1975年被指定為全國畬族女性服飾的代表裝,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看到身著畬族服飾的雷金玉代表,一眼就認出這是羅源“鳳凰裝”。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日益加強,“鳳凰裝”在羅源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羅源在霍口畬族鄉(xiāng)福湖村建立畬族服飾傳承保護基地;在松山鎮(zhèn)竹里村藍曲釵畬服店成立畬服傳承示范基地;在起步鎮(zhèn)水口洋村、西蘭鄉(xiāng)許洋村、飛竹鎮(zhèn)塔里洋村、鳳山鎮(zhèn)后張歷史文化街區(qū)等地,都設立了畬族服飾展示廳,向居民和游客展示羅源“鳳凰裝”。

      “‘鳳凰裝’是畬族文化最直接的名片。”在竹里村藍曲釵畬服店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藍銀才告訴記者,家里祖?zhèn)鞑每p手藝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五代。“我父親藍曲釵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我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做畬族服裝。”藍銀才向記者展示了一件制作精美的畬服,衣服邊緣的花邊是手工繡成,上面的鳳凰圖案紋飾十分精美,“這件‘鳳凰裝’,我父親縫了3個月,用了有幾十年歷史的苧麻布料,是最傳統(tǒng)的羅源‘鳳凰裝’。”

      “近幾年,隨著羅源全域旅游的發(fā)展,畬服市場回暖,讓我們看到畬服傳承希望。”藍銀才介紹說,現在每年可以接到400多套畬服訂單,去年隨著羅源“鳳凰裝”走紅,訂單更是增長了30%,店里14臺機器同時開工,經常要忙碌到深夜。

      記者了解到,為保證畬服文化遺產傳承隊伍不斷延續(xù)擴大,避免出現斷代等問題,羅源縣文化館牽頭建立了非遺傳承人之家,探索健全傳承人培訓體系,逐步形成“一師授多徒,一徒學多師,一徒承多藝”的培訓格局。

      在羅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也從家族式逐漸走向社會,已有8所中小學、幼兒園開設非遺課程。縣文化館還通過多種方式尋訪和挖掘民間手藝人,逐步擴大傳承人隊伍。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